任何一种新产品的问世,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条件,丰富消费者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每一项新产品的问世和投放市场,企业都必须通过广告把有关产品和市场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才能获得盈利的目的。
但随着产品日新月异、产品交易市场的逐步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在竞争中谋取暴利,进行不实的宣传。
用食品和保健用品治眼病
自称“全国最大的专业眼科连锁机构”,涉嫌非法行医。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昨日查处“慧眼健康体验中心”武汉加盟店。更荒唐的是,该店竟使用普通食品和保健用品治疗眼病!执法人员在店内找到4种被店方称为“纯中药”的制剂:“联昌慧眼液”(2种)、“慧眼正可视力明眼膏”、“焦氏慧眼胶囊”,分别产自河南开封、河南新郑、黑龙江哈尔滨。这些产品包装药盒上标注的均非“国药准字”:前3种为“豫卫健用字”,第4种为“黑卫食准字”。(摘自《楚天都市报》)
辅助产品自夸治多病
武汉奇康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的CGM-3500系列温热理疗床,以及武汉市青年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的CGM-3500系列、CGM-M3500系列自动温热理疗床,批文中明确标明“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只适用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慢性胃炎等10种疾病的辅助治疗。这些产品在发给消费者的“理疗记录表”中,却标称“适用于脑梗塞后遗症、腰椎盘突出症、颈椎病及前列腺炎、便秘、盆腔炎、风湿病、肩周炎、腰酸腿痛、高血压、糖尿病、耳聋、白内障、胃炎、失眠、肌肉关节等疾病的治疗”。(摘自《楚天都市报》)
如何识别虚假药品广告
现代广告业是密切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化分工中必不可少的行业。实践证明,广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家具的采购、食物的选择、医药的择用以及旅行、游乐等,无不借助于广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但目前广告良莠难辨,尤其药品广告不同于一般的食品,消费者应该如何识别虚假广告呢?
1、查看广告宣传和药品说明是否一致。任何药品的功效范围都应以国家批准的药品使用说明书为准。任凭其广告如何宣传,只要找出其包装盒内的药品说明书逐一对照,就可判断其是否存在超疗效虚假宣传现象。
2、看该药品广告是否有拼准文号。据有关规定,药品广告须经省级药监部门审批,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如果一则药品广告连药监部门核发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都没有标注(一般格式为“苏药广审(×)第××××××××××号”),那么肯定是未经审批、违规发布的,广告中就很可能含有虚假内容。
3、通过药品类别辨广告的真伪。首先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如果发布广告的药品是处方药而不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包装盒上均统一标识“OTC”字样),那么显然,这种广告也是违法的。其次,防疫制品、试生产期的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艾滋病药品、改善和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品、精神药品、计划生育用药、戒毒药品等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发布广告的药品,因此凡是这类广告都属于虚假药品广告。
4、上网查询。判断一种药品是否为经过国家审批的合法药品,最便捷的做法就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点击“基础数据库”进入,并输入药品通用名称或是商品名称或是药品批准文号等,即可查询到所有经过审批的相关药品信息。如果没有匹配的信息,说明这个产品没有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
5、警惕广告语。对于采用“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无任何副作用”、“根治”等不科学表述,或是“最新技术”、“国家级新药”等绝对化的语言,以及含有“保险公司保险”、“无效退款”、“治愈率百分之xx”、“有效率百分之xx”、“获得xxx最高、最新奖项”等内容的广告要格外加以警惕,因为消费陷阱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夸张的广告语言当中。
此外,专家还警示企业慎用广告。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一系列好的广告对于企业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固然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一则劣质的广告,尤其是虚假广告,只会损害企业的名誉,使企业失去公信力。试问,一家没有公信力的企业,其产品能获得消费者的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