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而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络上购买各类食品。于是乎,继以网上超市起家的1号店之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等各大平台纷纷发力进口食品领域,以满足各种食品需求的消费者。
然而,在各大网站光怪陆离的促销口号和优惠背后,网购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网店销售临期甚至过期食品。
"一看到特价就赶紧买了,以为这么大的电商不会有问题,结果到家后才发现保质期只有一个多月了,没办法,只能当水一样玩命喝了。"上海一位消费者对着从1号店买来的一整箱即将过期的牛奶,不由得一声叹息。
而这,并非个例。近日,多位消费者在微博平台上投诉称,自己在京东商城上购买的进口食品“保质期不新鲜”。广东的一位消费者甚至在京东上买到了已发霉长毛的食品。
记者在几家投诉量较大的食品商城上发现,尽管食品类商品的介绍栏上都标注了产品保质期限,但几乎没有明确标注产品具体的生产日期。即使在特价促销商品页面,也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保质期限和生产日期的标注,而不少买到快过期食品的消费者,恰恰买到的就是“跳楼价”商品。
有业内人士透露称,有些B2C电商的库存管理十分粗放,对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未进行详细登记和管理,甚至会为了经济利益和清仓需要,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打折处理,由于并未真正过期,就算消费者投诉,电商也可以“不属于质量问题”来进行搪塞。
面对网购进口食品便捷性、选择面广等优点,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这就需要消费者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经验。在此,《中国质量万里行》提醒习惯网购食品的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消费者网购前,先通过网络上一些应用工具查核网站ICP备案信息是否与网站宣传的相符,查看IP地址是否异常。对个人备案、无备案或IP显示在港澳台地区、国外的网站,请谨慎购买,提防诈骗;
其次,若网站声称为企业开办,可点击首页底部的“红盾标识”,确认能否有效链接到所属工商机关网站并显示企业信息,若不能链接则为“假标识”;
第三,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养成从各购物官网登陆及操作的习惯,选购官方网站或经过交易平台认证过的网店更有保障。购物浏览时务必看清网站域名,拒绝点击卖家发过来的其他链接;
第四,注意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网购食品到货后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QS标识、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同时要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第五,有的网站自身就是一个“大卖家”直接销售商品,有的则只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交易平台让众多卖家开店销售,对网站只承担一定范围内的监督和保障责任。消费者在交易平台网购食品,在选择卖家时,不要单纯看其信誉度,还要注意每条来自买家的评价是否真实有效,是否达成了真实交易;
最后,选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这样出现产品质量等争议时,消费者采取拒绝付款等措施,相对会主动些,有利于问题及时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