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是怎么调出来的,组成成分各自比率是多少?”调和油从一开始就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尤其是每逢冬季降温,“结晶”油的出现,招来消费者强烈的质疑声。
在此背景下,国内调和油市场快速增长。“尽管调和油逐渐在被消费者接受,但是标准缺失致使肆意调配、标示不明等问题随时都可能引发一场行业洗牌”,一位油脂专家向记者表达着自己对行业的担忧。更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实调和油就是商家玩的一个概念,油内近9成为廉价油,调和油调出来的不是营养而是概念和暴利”。
投诉调和油低温下“结晶”
每次大幅度的降温,调和油都面临着一场质疑。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结冻的植物油就不是好油”。(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2010年元月初,长沙遇上了新年的第一次降温。元月7日,岳阳的刘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投诉称自己在当地超市购买的两桶“中旺”油脂生产的花生调和油结冻了,“里面都是白色很硬的物质,因为超市小票不见了不给退货,想求助记者看这个油还能不能吃?”。
株洲的张先生投诉,“买了一桶金满山调和油半桶已经结冻了”;长沙消费者刘先生投诉“我去年买的金拓天调和油也存在结冻问题”;长沙胡女士称“和电视台报道的一样,自己在麦德龙超市买的鲁花牌花生油也结冻了”。尽管只是担忧,胡女士还是将产品退还了超市。
2010元1月24日,记者在长沙麦德龙、新一佳等大型超市走访了长沙调和油市场。在一些花生油的外包左侧标签上有这样的字眼:“该产品在12℃下出现凝固现象,这是纯正花生油的特性,是识别花生油的重要标志”。而一些调和油的外标签上则注有:“本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发朦、析出属产品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放心食用。”在麦德龙超市,记者发现货架上5升的鲁花牌一级花生油在瓶底上确实存在絮状沉淀,“花生油在低温下本来就‘结晶’,这个现象是正常的”,超市女导购解释。
在新一佳超市记者看到某二线品牌的食用油有明显的絮状沉淀,一桶5升装的植物油冻硬呈乳白色猪油样。记者把瓶子倒了个,顶部的油也没有往下滴。超市导购员告诉记者,每年冬天一降温,有的油品就变成这样。至于原因,导购称可能是添加了棕榈油,“顾客如果担心,建议买其他品种的油。”
其实,关于调和油“结晶”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频繁见诸各类媒体,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调和油结晶”关键词搜索出现11200个网页。
结冻就是加了棕榈油?
“结冻就是加了棕榈油,我实话告诉你,质监局都说棕榈油可以吃”,中旺油脂徐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自己厂出售的花生调和油何以结晶。
徐女士表示,“加棕榈油已经是业内公开秘密,因为棕榈油可以吃,价格又便宜。为了控制成本,我们这些小厂家不得不加棕榈油”。现在做油脂企业准入门槛低,投资比较小,三级市场上不少不知名的牌子都是贴牌产品,那些调和油里在夏天基本上都是加棕榈油,在冬季一般会少加或者不加棕榈油,用其他低价油代替。徐女士表示“花生油要15元一斤,自己5升的调和油才卖30多元一桶,所以花生调和油含有的花生油量是微乎其微的”。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品牌维权部盖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纯花生油“结晶”是正常的。纯花生油的凝固点在14摄氏度,也就是这个特点成为了纯花生油的辨别依据,“如果在冬季不出现絮状物,反而说明油存在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脂专家身兼省内几家油脂企业的技术顾问。该油脂专家提醒消费者,要辨别植物油脂的好坏,消费者最简洁的方式是冷藏法。冷藏法是依据不同油脂凝固点不同的物理属性来辨别的。(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把冰箱冷藏室调至10℃左右,将油放进去30分钟左右,纯正花生油一半已开始凝固,掺有大量大豆油的花生油几乎只有底部微微一点凝固,掺入棕榈油的油脂大部分凝结,呈现白色的固体状态。”
调和油“调”出的暴利
衡阳某品牌油脂企业的技术人员向记者透露,调和油由于标准缺失,相对其他植物油更显混乱,配方比例被生产商冠以商业机密不公开,调和油存在较高利润,而招致了不少贴牌企业、小作坊的出现。
这一说法,本报记者从一个名为“天下粮仓”的网站得到了证实。业内人士称,该网站是大部分中小型油脂企业老板每天必看的网站,该网站刊发了国内当天各类油脂的交易、供求等详细信息。
记者在该网站统计了元月19日各类油脂的交易价格:24度棕榈油成交价6650元/吨;一级花生油15000—18000元/吨;四级菜籽油8400--8500元/吨;浸出一级葵花油9100--9200元/吨;四级葵花油出厂报价8100元/吨左右。
江西某知名油脂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市面上所谓的花生、茶籽调和油,其实含纯花生油和纯茶籽油仅2%-5%的样子,其余就是廉价的大豆油和棕榈油。“油价其实是比较透明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用的进口油,产品在超市卖多少钱一瓶,除去经销商12到14个点的利润,超市6个点的利润,就是出厂价。”“一瓶5升的油如在超市标价只有36元左右,那它的成本也就20多元,那就可以断定这个油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标准缺失行业受损
其实,在调和油内添加物过量或不明朗,在专家看来抑或存在一场行业风险,类似奶粉界的三聚氰胺。记者了解到,少数不良企业为了蒙骗消费者,在冬季调和油中暗中添加防冻剂。
“其实我们才是受害者,我们踏踏实实经营企业,好不容易树立的品牌形象往往被个别不良企业影响。在标准缺失情况下,个别小企业、小作坊一入行就拼命压价,靠降低成本来赢得市场。”湖南常德某知名油脂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埋怨,行业大环境不好,影响了部分诚信经营企业的发展。
就目前的食用调和油市场现状,长沙市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食用植物调和油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一些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一些模糊概念。调和油市场还存在以次充好、随意勾兑、冠名标识混乱等问题,不良企业往往以低价的大豆油等食用油冒充高价的花生油、葵花籽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原料进行配制并出售。一些不负责任的小企业,其生产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成分极少,即使是不放一滴花生油,只加入少许花生香精,也说是花生调和油。
据了解,由于现行的食用油标准并没有强制要求调和油标注成分配比,导致调和油成分含量不明确,被人戏称为“浆糊油”。(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一业内人士称,调和油产品成分配比不标出来,就是为了钻空子。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制订了明确的国家标准,但食用调和油却只有行业标准。《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订,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多次组织企业、专家对这个标准进行论证和修改。
“就调和油而言,生产环节还是很规范的”, 在长沙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副教授易翠平看来调和油行业作为一个食品及营养的必须品,有着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而当前迫在眉睫的是“明确标示出各成分的含量。成分标示明晰了,消费者才能真正做到明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