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9日专电(记者葛素表)“洋奶粉”在4月初纷纷涨价,而早在今年3月份,“洋奶粉”厂家就散布消息说准备涨价,消息一出造成“洋奶粉”市场的抢购风,一些妈妈和“准妈妈”一下子给孩子准备了足够吃上一年半载的奶粉。
“洋奶粉”涨价难道真如厂家所说的是原料成本价格上涨吗?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这种被动涨价的理由似乎成立,但仔细一想这种理由并不充分,实际情况是厂家操纵了此次奶粉涨价。先是散布奶粉涨价的消息,造成市场上的抢购,然后控制供货时间和供货数量,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奶粉荒”,那些买不到“洋奶粉”的家长更是想尽办法去购买。这样循环之后,“洋奶粉”的价格果真在4月初“如期”涨起来了。
奇怪的是,记者咨询了相关部门,此次奶粉涨价之前并没有向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物价部门报批,自己说涨就涨了,并且广东家乐福的奶粉销售人员还不断地对消费者说“市场预期奶粉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是奶粉销售人员自己为了推销奶粉这么说的,还是奶粉厂家统一的宣传口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客观上给家长造成了“现在不买以后价格还得涨”的心理影响。
毕竟奶粉不是大白菜,对城市里的一部分人来说,孩子吃“洋奶粉”好像与促进孩子的智力和健康有必然的联系。记者周围大部分人的孩子也都有吃“洋奶粉”的经历,而这部分人群的购买能力都不低,孩子的奶粉无论多贵也得买。正是这种原因,“洋奶粉”在城市里的特定人群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市场,这也是“洋奶粉”有恃无恐涨价的“群众基础”。
但是,“洋奶粉”厂家的这种涨价行为正在遭受专家和消费者的质疑。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公开在媒体上称:“目前市场上奶粉大涨20%至30%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国际性的‘奶荒’并不存在。”王丁棉认为,奶粉价格是被炒作起来的,奶粉生产企业提价多在5%至10%,而目前市场上奶粉涨价有的高达20%至30%。业内专家的话揭穿了“洋奶粉”涨价的所谓“成本论”。
而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认为,一些奶粉销售商早在3月份就散布奶粉涨价的消息,散布进口奶粉涨价信息的行为,造成了消费者对市场奶粉价格预期过高,从而引发抢购现象,实际已经影响到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
奶粉涨价已经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也成为当前消费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希望有关部门充分动用价格监管手段,帮助消费者剔除奶粉涨价的“非成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