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消费警示 保险消费观念和习惯有待转变

2008-03-11    中国消费网        点击: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一架CRJ-200型飞机由包头机场起飞后,在距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湖内坠毁,机上4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机上乘客有25人购买了26份中国人寿的航空意外险保单,涉保金额为1040万元,空难后各机场的航意险出现了热销。灾难是沉重的,灾难带来我们的启示更是长远而深刻的。
  一、深入认识风险。不久前,中国民航总局对外宣布称中国民航成功实现安全飞行500万小时。诚然,这是对我国民航前一段时期安全工作的肯定,但是作为保险公司更应该清楚地认识这并不是所谓的“利好消息”,而应挂上警示牌。因为虽然风险发生概率的高低是相对的,但绝对的风险是永远存在的。中国民航能实现500万小时的安全飞行,一方面说明它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也在暗示民航已经沉淀了相当大的风险,此时应该更加要督促民航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果然,“11?21”空难就证明了这一点。那我们再进一步地推广开来,不光是民航,还有铁路、公路运输、工业部门的安全生产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个现象。一个纪录被创造以后往往暗示着一个风险事故可能就要来临,因此保险公司就更应该在类似捷报传来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更严格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不成熟的保险消费观念。“11?21”空难发生以后,全国各大机场销售航空意外伤害保险的柜台是门庭若市,人们对购买航意险显示了极大的热情,而且每次空难事故后都有这一现象存在,这就极大地说明我国居民不成熟的保险消费观念。其实按照风险的分布理论来讲,发生过了风险事故后的近期再发生风险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乘客们此时的购买欲最强。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情慢慢地被人遗忘时,风险在积聚,而那时人们却又不太愿意购买航意险了。这就说明大部分乘客买保险似乎只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而没有理性地去认识保险,购买保险。
  三、不健康的保险消费习惯。深入地分析这次空难,把它放到一个大的环境中和别的一些空难去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民不健康的保险消费习惯:热衷购买短期的一次性的保障产品,而忽视了对长期寿险保单的购买。2002年5月7日,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在大连坠毁,112人遇难,机上乘客103人,其中有39名乘客投保了航意险,投保率是37.9%;同月25日台湾的中华航空公司的CI611航班在台湾海峡坠毁,机上225人全部遇难,但是只有10人投保了航意险,投保率不足10%。这令人们大跌眼镜,在台湾这个保险意识相对较强的地区为什么航意险的投保率这么低?一周后,台湾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每个遇难者平均拥有价值18.9万美元的寿险保单。其实,这件事情就充分反映了台湾同胞成熟、健康的保险消费习惯,投保长期寿险保单,在发生事故时是对你的一个保障,在你一切平安时,它又是你的一份金融资产。但是在祖国内地,大家对短期险的需求很大,这一方面和居民的消费文化有关,觉得一些短期险种的保障放大功能很强,而且价格比较低廉;另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不正确的消费导向,因为短期的意外险一直是保险公司的优质业务。但是,对于居民个人来说,就好比在不停地购买一次性的产品,不仅浪费了金钱,而且保障效果并不好。人的日常生活要面临太多的风险和健康的困扰,你不可能用短期险种来规避全部风险,而且不能积累现金价值。所以长期险对于规避个人的风险和稳定社会起着更大的作用。保险公司应该引导人们健康的保险消费观点。
  四、保险公司应该在重大的事件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每次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保险就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很多人注视着保险公司的一举一动,这时理赔速度的快慢,处理事情的合理程度会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形象,还左右着公众对保险业的看法。这时的保险公司不仅是在经营自己的分内应该承担的保险责任,也是在展示它的社会管理的功能。它为人们了解保险业提供了一个窗口,是保险业的“形象工程”。所以各家保险公司都要不遗余力地做好理赔服务工作。我们有幸地看到,涉及此次赔案的保险公司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它们的赔款不仅解决遇难者家属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也为稳定他们的情绪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11?21”空难会慢慢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模糊甚至遗忘。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过此次事故之后,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对保险行业现行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