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的警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12月5日《中国青年报》)
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就是公民与政府的一个社会契约,一种互相的信任,一个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但“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缴养老保险”,说明人们对这一社会契约存在某种担心和非信任。笔者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再就是报道中所提到的资金缺口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和“现实”的老百姓很容易就会产生宁可相信储蓄罐也不信任政府的想法。
从社会信任的角度看,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赢得公众对政府的支持,也能够使人民对政府丧失信心。虽然有了养老保险,但是依然有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公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不信任,影响到公众对缴纳养老金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拒缴危机。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作出的提供社会保障的承诺,一旦不能落实,将伤害公众的情感,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指数。
所以,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是一个警示,如何让底层民众对未来充满希望,如何让养老保险取信于民,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可以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诚意的最大考验。有人说,适度保持对政府的不信任是政治文化的健康表现。即便如此,“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缴养老保险”的现实,已经足以促使公共管理部门警示与反省了。
笔者认为,想让养老保险打得过居民的储蓄罐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政府应该果断地承担起偿还历史债务的责任,尽早弥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巨大缺口,解除公众对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二是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刚性的法律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比如《美国联邦刑法典》中规定了“侵占养老金与福利基金罪”,新加坡在《中央公积金法》中更是设专章规定了针对养老保险的各类犯罪行为。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有了这两点,公民和政府信任就会建立,社会契约就会形成,养老保险打败居民储蓄罐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