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卡奴”的警示
台湾卡奴每月自杀40人 台当局袖手旁观
目前在台湾,交不起卡债的人已多达几十万,造成银行呆账高达1500亿新台币,不少“卡奴”因银行或债权公司逼债被迫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有的甚至走向破产、自杀的绝路,给整个台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台湾的“卡奴”现象看大陆出现的消费贷款热和持卡消费热,不免带给我们诸多的警示。
警示之一,借债消费,要有偿还能力。这几年,在大陆虽然少见像台湾一样的“卡奴”,但借贷消费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许多人“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成为新生的“负翁”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全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2万多亿元,而且还继续呈现二位数的快速增长。一些人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比如,为住上好房,超过自身还款能力大举借贷,可最终被高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的人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并不鲜见。
警示之二,拉动消费,不应靠负债加力。在我国这几年始终有一种舆论导向,提高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一定的增长收入作保障。可是,这几年人们收入的增长多集中在一些垄断行业、企业高管及私营业者,多数大众消费群体个人收入增长缓慢,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冲减因素,一些员工的收入不光没有增长,而且有的还呈下降趋势。如果一些弱势群体再负债消费,势必会增加这部分人的经济负担,使本来不富裕的生活再雪上加霜。因此,我们说,拉动经济增长,要以加多数群体的收入为前提,不要鼓励人们加大负债,提高所谓的经济增长率。
警示之三,银行创利,不要诱引提前消费。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都把个人客户作为经营效益的增长点,为了抢占这块肥肉,都在积极营销各种银行卡、个人消费贷款,把使用银行卡的好处说得锦上添花,什么透支多少天不付利息、透支消费怎么方便、怎么潇洒等莫衷一是,其实这种推销背后掩盖着营销银行的巨大商业利益,一方面,银行可以从商家收取一笔可观的刷卡费,另一方面,个人透支逾期要收取利息,这利息与正常贷款相比,要高出好几倍。对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警示之四,家庭生活,少负债多积累。对于现代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开支预期越来越大,什么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费用年年都在抬高,一个家庭除保障基本的生活开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种大额支出因素。为了保障这些大额所需,家家都需要平时多注意增加积累,现在虽然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加,不少居民对今后的保障并不感到轻松,反而压力在不断增大,这是人们存款不敢花的真正原因。今后在我国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居民还必须充分认清少负债多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许是缓解人们生活保障压力的一剂良方。
警示之五,要对个人诚信加强监管。2006年我国已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集的个人信息,除了身份识别信息、贷款信息外,还包括了个人的信用卡信息,这些信息对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都做了详细记录。如果某人有“信用污点”,那么银行通过个人征信系统马上就可以查到知晓,这相当于给银行业的信用审核提供了一把“尚方宝剑”,恶意透支者的投机行为将会受到有效的狙击。在这方面,一些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信用卡授信等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对一些不讲信誉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威慑,随着个人信用信息的普及和应用,监督制约作用将越发重要。
总之,台湾“卡奴”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是多方面的,要防止过度负债给群众和社会带来的严重问题,就必须内外共防、标本兼治,借贷者或持卡族与贷款和发卡银行建立互动互信互利的新型关系,规范运作制度,完善操作方法,运用科学管理,实现社会信用的良性循环和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