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显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较多,部分标准陈旧甚至打架。而空气净化产品销售火爆误区多多,净化效果难辨。
误区一 “外来和尚好念经”
合资产品数千块,进口品牌上万元,空气净化器正成为家电中的“新贵”,消费者却趋之若鹜,甚至非全进口不买。“其实,这些来自德国、芬兰或美国的空气净化产品,依据当地空气环境研发,未必适合我国。”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马新胜教授说。
据《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我国室内污染比室外空气更严重,因为来源更复杂多样。除了受高浓度PM2.5的大环境影响,我国室内的化学性污染物,特别是甲醛以及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较国外明显严重。居家生活是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各类家具、服装玩具以及数码电器产品的“终点站”,产业上游若有污染,全部在此汇聚。再加上传统烹饪方式多用煎炸炒,产生了大量成分复杂的化学气溶胶,烹饪瞬间PM10、PM2.5及更细颗粒物浓度急剧上升,严重污染室内空气。
眼下,昂贵的外来空气净化器多产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室外空气质量优良,室内装修和 各类生活产品的环保要求高,因此,其空气净化技术主要通过过滤加除尘,有效过滤花粉等可能引起过敏的可吸入颗粒物。
误区二 技术不高售价高
技术人员几乎解剖了国内市场上所有类型的空气净化产品,发现“除尘+过滤”是主流。这类净化技术的主要部件是风扇和过滤网。只要功率够大,通风量足够,室内环境相对封闭,一定时间内能将空气“吸个遍”。旧空气进来,经层层过滤网,新空气出去,细微颗粒物被捕获并沉积下来。只要过滤网致密,PM2.5甚至更细微的颗粒物都能“被捕”。
对于化学气溶胶或者甲醛等有机化合物,过滤除尘治标不治本。若过滤网超载或超期服役,空气净化器的气流还会反向流动,“脏空气”被吹出来。去年,本市一家权威第三方机构实测了19款不同品牌的主流空气净化产品,单台产品的均价达到4580元,有17款产品过滤PM2.5的净化效率超过90%,平均值高达93.8%;而甲醛净化效率能达到60%的只有5款,平均净化率只有46.6%。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钮晓鸣告诉记者,就空气净化技术而言,除基本的吸尘过滤外,光催化、化学催化、等离子体等生物或化学治理技术,含金量更高,组合应用能彻底清除多源头的室内空气污染,更适合本土环境。例如,光催化技术是破坏甲醛等化合物的分子键,将其彻底分解,而不是简单的“富集”。“针对不同类型的空气污染对症下药,开发更多样的空气净化技术和产品,性价比才能大大提高。”
误区三 净化标准待细化
目前,我国针对空气净化器技术的标准不统一,且更新缓慢,不能适应我国室内污染物的发展现状。马新胜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具有强制性的空气净化器技术标准,同时对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能予以分类标识,在产品说明中明示针对哪类空气污染物并标注适用面积,净化能效等。同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检测空气净化器的真实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