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旅游陷阱盘点:姑娘以搭顺风车名义卖首饰

CFP供图 

  本报记者 陶健

  春节临近,一份名为“旅行社内部绝密资料”的帖子再度走红网络。这个帖子列出了全国50个不同景点的旅游“陷阱”,让游客们不禁心中惴惴:景点处处是陷阱,哪里还敢出游?

  “绝密资料”已流传两三年

  全国50个景区真有 “陷阱”?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仔细研究了这份“绝密资料”,发现其中列举的一些“陷阱”确实存在,但也不乏被“误伤”的景点。

  这份号称“旅行社内部绝密资料”的网帖以“绝密”二字,里面罗列了50个不同景点,从北京到西双版纳,从黄山到敦煌,全国大部分热门景区都被“点名”。这份绝密资料提醒游客们在这50个景点“不能做的事”,如不要在西双版纳参加“抢亲”游戏,不要随导游在香港买名表和珠宝,等等。在部分提醒的后面还注明了原因,如“不要在阳朔的酒吧里消费”的原因是“结账时会发现价格高得惊人”,“不要在坝上草原骑马”的原因是“骑马容易下马难”,“不要在三亚海边接近小商贩”的原因是“强买强卖”。

  这份“绝密资料”是不是从旅行社内部流出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新近整理出来的,因为记者在2011年前后就曾在网上看到过同样的帖子。帖子揭示了部分景区或者商家的不良行为,但也有一些言过其实之处。例如,帖子提醒游客“不要在苏州的茶楼喝茶”,就有“一竿扫了一船人”的嫌疑,毕竟苏州大大小小的茶楼有成百上千家。再如,“不要在上海外滩让人给你照数码相”的提醒也早已过时,现在外滩的数码照相服务已经颇为规范。

  告诉你两个真实的“陷阱”

  旅途中有没有“陷阱”?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全国这么多景点景区,难免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商家借机欺骗游客。记者为读者讲述两个亲眼所见的“旅途陷阱”。

  陷阱一:珠宝店里“攀老乡”。在西部某知名景点“××沟”,景点游览结束后,很多导游都会带着游客去附近的珠宝店购物。店里的老板会一个绝活,就是模仿各地的方言。旅游团来自上海,他立马就说“阿拉上海人”;游客来自山东,他马上变成一口山东话。随后,老板做出一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模样,为老乡们“保本大甩卖”。在“老乡”的温情攻势和“成本价”谎言下,上当的游客不在少数。

  陷阱二:姑娘搭个“顺风车”。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旅游车行进途中突然停下,上来一个穿着民族服饰、背着背篓的年轻姑娘。导游说,今天是当地少数民族赶集的日子,按照风俗,途经的旅游团都要让他们搭个顺风车。当然,车不能白搭,姑娘要给游客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歌一唱完,导游开始介绍姑娘身上的民族服饰和首饰,说是女孩妈妈给的“传家宝”,并鼓励一些有着“捡漏”想法的游客和姑娘谈谈价。姑娘一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游客的诚意,最后忍痛割爱。拿了钱,下了车,姑娘从背篓里取出另一套“传家宝”戴上……

  旅途中要切记“贪小失大”

  旅途有“陷阱”,是不是就不要出游了?旅游专家认为,“旅行社内部绝密资料”的帖子可以作为参考,但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游客出门前完全可以针对具体的目的地做好全面攻略。例如,去苏州旅游,事先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苏州各家茶楼的网友评论,选一个大家都说好的茶楼,那就不怕被“宰”了。另外,在旅途中购物千万不要贪小便宜,或者幻想着可以“捡到宝”。只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然不会被这些打着“便宜”、“免费”幌子的噱头冲昏头,很多“陷阱”都是可以避免的。

  上海市旅游局也提醒游客,如果在旅游途中遭遇“陷阱”,游客可向当地旅游质监所投诉,或者回沪后向上海市旅游质量监督所投诉。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