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先练“内功”
提升质量和服务是永恒主题
□ 本报记者 张海燕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出口去年表现不佳。在新的一年里,中国汽车企业如何才能挽回这块即将失去的汽车市场呢?专家认为,虽然金融危机对全球汽车业造成重挫是一个主要原因,但长远来看,中国汽车企业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修内功,严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重质量是不变主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前不久表示,经调查研究后发现,近些年来,在中国汽车高速出口一些国家的背后,其实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我国汽车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国际经营经验,缺乏自主技术,质量不够稳定,售后服务跟不上,配件供应不到位等等。如果中国汽车企业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失去一些海外市场也是迟早的事情,比如俄罗斯市场。
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俄罗斯车市遭受金融危机重挫,总销量为1465917辆,同比下跌49%。中国汽车企业对俄出口遭遇“寒冬”,除吉利汽车之外,几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俄出口业务均大幅下滑。例如,长城汽车对俄总销量为2490辆(2008年为8324辆),同比下跌70%;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为1001辆(2008年为5341辆),同比下跌81%。
中国汽车企业目前要避免和改变这种状况,专家认为,最重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汽车企业要修好“内功”,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其次,不能浮躁,要认真研究与汽车出口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做好长远战略计划,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国家科技部原专职委员陈祖涛前不久在谈到我国汽车出口形势时说:“目前俄罗斯的很多中国汽车企业都关了门,而其他国家的产品却依然在俄罗斯大行其道,为什么?这说明我们的汽车在法规的遵守上、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还不如人家。因此,我们还需要努力。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国主要还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但是中国汽车迈向强国的标志是我们的产品要进入美国、德国、日本等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因此,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下功夫缩小差距
在去年我国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仪式上,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就指出,汽车强国至少应该体现3个方面:一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二是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这第二方面就是说只有汽车强国才可能大量出口汽车,事实也确实如此。
专家提出,中国汽车去年在一些国家出现的出口低迷状况,是整个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和通病,反映出中国汽车离国际化还是有距离的,同时也反映了大国到强国的距离。
对此,荣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30位杰出企业家”称号的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展说:“中国汽车达到千万辆级的规模,出口是关键。如果主机厂更加国际化,那么供应商也必须要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他指出,光靠成本低、制造费用低,是不足以支撑中国汽车市场千万辆级的规模的。这需要主机厂和供应商合作,既开发出高品质的产品,又能够降低成本。当客户走向海外市场后,供应商就必须同样具有国际化视野,既能提供很好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强国间的距离。
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针对汽车出口的低迷现状,我国政府已经在汽车出口问题上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但专家认为,国内汽车企业不应完全依靠政府来摆脱出口困境,汽车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开展汽车组装项目投资等,使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国外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我国汽车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份额。
要真正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企业至少需要做到3点:第一,要大力提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形象;第二,企业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国际经营的经验,向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水平看齐,向他们的服务质量看齐;第三,要制定长远的出口战略,包括深入研究对方的市场结构、政策法规、经济文化等,只有这样,中国汽车出口才能有质的转变。《中国质量报》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