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购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通过网络或是电话方式货比三家,然后到各4S店与销售员软磨硬泡,或是托亲朋好友通过各种关系来谈价。当然最后殊途同归,最佳结果不外乎是以几千块的优惠告终。但是没有人想到在美美地刷卡提车的同时,也在一份未来的隐型账单上签下了大名。
配件的冷暴力:零整比
日前一份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的同时,一个名为零整比系数的指标一石惊起千层浪。据了解,“零整比”是一辆车全部零配件的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也就是——零部件价格总和÷整车价格=零整比
不言而喻,零整比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在购车后的零部件维修及更换成本。有资料显示,在国外,300%的零整比是比较常见的。但在中国目前的零整比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的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中,18种常见车型中系数最高的为1273%,最低为272%。在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系数中,18种常见车型中系数最高的为223%,最低为77%。
这个1273%的最高零整比系数由北京奔驰C级W204赢得。对于高达1273%的零整比,专业人士这样描述——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重新购买12辆整车,以北京奔驰C级的最低报价是31万元左右为列,如果要购买一辆北京奔驰C级所有零配件则需要花费372万元。
真是闻者揪心,买者落泪。现在看来买车时软硬兼施得来的那点子优惠真是不值一提。
当然此次零整比事件“中标”的不只奔驰。调查显示,除了豪华品牌,在中国保有量巨大的某日系品牌车,旗下车型的零整比高达720.28%,625.22%,503.80%;其余品牌中被调查车型“零整比”系数也超过400%,仅有少数几种低于300%。
贴膜的误区: 陷阱多
“零整比事件”不仅引发了对汽车配件的价格关注,与此同时一系列与汽车消费相关的问题也在此次事件中再次重提,比如贴膜的暴利。
记得2006年央视曾在《每周质量报告》中披露,当时我国汽车车膜市场上80%到90%都是劣质产品。最佳论据就是当时近千个车膜品牌中经过国际窗膜协会认证、具备生产安全膜资格的只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龙膜、ACE、3M等,这些通过认证的企业的销售额只有不到30亿元,而当时我国安全膜产品的总销售额已接近300亿元人民币。
300亿-30亿=270亿
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减法,意味着2006年有90%的车主在为劣质产品埋单。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卖贴膜比卖车还赚钱。举例来说,一卷贴膜30米,贴前挡少的可贴10~12辆车,多的可贴15辆车,而一卷贴膜可贴侧挡 30辆车。而一卷真膜成本1万元,假膜只要500~600元,有的更差的膜可能只需要200元左右。若按一卷3M膜可贴15辆车、每辆车贴膜销售价格为 1200元计算,那么一卷假膜的利润可达1.75万元左右。与成本相比,假膜暴利超300倍。
而目前最人神共愤的是,目前市场上的假贴膜还可配正宗身份——或真或假的质保卡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其实据专业人士介绍,从客观实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车都需要贴膜,比如一些中高档车,使用的玻璃本身就具有防紫外线、隔热功能。而且如果将国内外对比可以发现,国内汽车贴膜的比率远高于国外。
贴膜不仅陷阱多而且注意事项也不少。如果想贴膜要注意一点前挡风玻璃的透光率必须大于70%,这既是公安部交通安全法规的规定,也是安全的保证。据了解,目前市面上车膜大致有两种——染色膜和金属膜。染色膜的价位非常低,但透光性、隔热性差,而且质地较薄,使用寿命短。另外笔者了解到普通金属膜喷溅的是铝、铁等金属,隔热性和透光性一般,而高级金属膜则喷溅的是铬、钛、铂等贵重金属,据说在隔热性、透光性上都有上佳的表现。
贴膜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尽量选择颜色浅、单向透光性强的产品,而且要以不影响驾驶员正常观察反光镜为准在反光镜处留白,这是因为阳光较强时侧窗会有空调出风口反光,会对驾驶有一定影响。
还有就是隔热效果的决定因素是隔热膜内的涂层工艺,与颜色深浅无直接关系,而且隔热率越高的隔热膜反光越厉害,隔热率达到60%的隔热膜就是不错了,那些号称80%、90%隔热率的产品可能就有点过了。
工时费的标准: 不统一
去年年底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8507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而且近两年私家车数量以年均140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但是有一点勿须置疑的是,我国的汽车消费大步向前的同时还有很多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工时费也是其中之一。
与众多网友一样,笔者今天也大长见识。原来所谓工时费,并不像我们从字面上理解的那样——为维修保养所花费时间支付的报酬。其实这个工时费是要包括生产工时、管理工时、仓储工时和整个行业社会劳动必要时间等。所以尽管称为工时费,但这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
某调查显示,目前各家4S店对于工时费的收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标准,属于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其实维修保养还不能只看工时费的价码,各大整车厂商的维修技术、维修量和专项水平不同,所以维修所用的工时也不同。比如某服务项目,有的4S店可能是50元,有的可能100元。但可能前者需要6个工时,后者可能2个工时。
汽车消费的水太深了。笔者选了这个课题之后,也大大地提高了知识水平。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即使化身孙悟空的消费者也难以翻出商家如来佛一般的手心,唯有期待各种市场规则制定者能够更准、更狠地保护我们的利益,但是时间早晚就不能期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