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业危机 中国怎样吸取教训?
欧洲汽车销量一年多来连续下滑,毫无止跌回升态势,产业危机形势严峻,并很有可能波及甚至危及中国车市。
中国车市不无隐忧,欧洲便是前车之鉴。中国怎样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微杜渐,胜过亡羊补牢。
欧洲汽车危机值得中国警醒
欧洲汽车销量下滑,世界汽车巨头已无力回天。
仅在7月份,西班牙汽车销量就下降了17%,法国下降了7%,意大利下降了21%。而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CCFA统计数据显示,法国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7%。照目前趋势预测,欧洲今年汽车销量或将是1994年以来最差的表现。这意味着,在欧债危机持续影响下,市场将跌回18年前。
上半年,整个欧洲汽车销量仅为782.77万辆,同比下滑近7%。而欧盟发达国家同比下滑7.31%,下滑更加明显。
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今年,全球汽车需求增长5.2%,欧洲市场需求反而下降5.4%。今年销量将累计减少270万辆,南欧国家减幅甚至将达70%。汽配供应商同样遭遇厄运,产品销量下降,汽配行业或有25%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市场长期调整,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欧洲汽车行业已成做空最严重行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做空汽车股的意愿增长了50%。
欧洲汽车业危机的根源当然是欧债危机的持续酝酿。失业人数增加,消费信心倍受打击,汽车消费连续萎靡不振。法国劳工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法国8月份失业人数高达301.1万,较去年同期增长9%。失业人数已经连续16个月攀升,自1999年以来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而法国总人口仅为6500万。
中国汽车业与欧洲危机前的相似之处
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目前也存在着欧洲汽车业危机之前的一些特征。
一、消费空间大 消费心态不稳定
欧洲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本身渐近饱和。早在2009年,法国汽车拥有量就达到了辆,36039000 辆,德国达48915184 ;每千人拥车率,法国602辆,德国593。但欧洲国家汽车更新速度快,换车是拉动汽车销量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的交通设施和管理水准高,城市汽车容量大,如果不是消费能力限制,汽车销量会有很大提升。
中国虽然大中城市汽车容量紧张,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多数城市正处于购车高峰。此时,消费信心非常重要。但中国消费者大宗商品消费心态谨小慎微,反复斟酌才能下单,消费信心脆弱,一旦遭遇经济不稳,就将影响消费能力的释放。
受欧洲经济危机影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温州、鄂尔多斯相当一部分企业关门闭店,无法正常运转;辽宁宽甸部分矿产企业关门歇业;部分沿海和内陆企业度日艰难,经济景气指数下降。就业艰难、收入不稳,使消费心态呈现更大的波动,汽车消费信心受挫。这将对未来中国汽车销量产生深度影响,只是因影响的滞后效应,目前的趋势不很明显而已。
二、产品矩阵落后于市场变化
欧洲汽车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使其抵御危机抗衡风险能力下降。法国意大利等汽车企业的PSA、菲亚特、欧宝、雷诺等品牌对欧洲市场依赖较大,中小型汽车品牌产品结构单一,销量提升的希望寄托在欧洲这个狭窄的市场上,狭窄的产品布阵遭遇日益狭窄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决策滞后,反应迟缓,调整不及时,转移和占领更大市场乏力,在竞争中就落后于大众、奔驰等其它企业,更难以抵挡日韩车系的全球化战略,只能坐失亚洲市场。
中国汽车在各大汽车品牌蚕食本土市场之时,只能夹缝中求生存,对低端产品、小型微型车依赖严重,产品档次品质提升缓慢,市场覆盖日益收窄,出口车型也只是国内在售车型,没有更加适位的应对国外市场的特供产品;而出口方向单一,只是亚非拉等经济落后不发达国家,国外市场空间拓展制约因素多,竞争激烈,面临国外品牌车型级别下探、价格下调等国外市场竞争,国内国外市场空间同时收窄。
三、生产能力远超消费能力
欧洲汽车企业多年来保持较高产能和产能惯性,一旦销量下滑,产能很难急煞,或造成产能闲置、资金占压、困境加剧,只能关门倒闭。欧洲中小汽车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倒闭已非少数。
而中国在高增长预期下,两年前开始的扩产建厂、产能竞赛几成大跃进之势,扩大规模增加投入欲罢不能,致使五年后将形成超过目前销量一倍的产能。
目前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五年后销售4000万辆新车几无可能。届时将有大批产能闲置。产能危机带来的库存危机冲击将给扩产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五年之后,二三线城市汽车容量渐趋饱和,消费能量释放殆尽,换车高潮尚未到来;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能力仅限于部分人群,更多人群消费趋于理性实用,私人轿车在小城镇市场空间狭窄;更多小城镇居民收入没有增长,消费意愿不强,潜力不大,有限的消费能量五年左右将很快挥发殆尽。
按照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波动态势,欧洲经济危机影响日益显现,企业利润上升空间有限,不确定因素很多,大部分处于困境的企业无法摆脱困境,就业人数减少。消费信心难以获得明显提升。
中国还有一个影响购车的重要因素,就是购房资金压力冲击了购车意愿,先买房再买车,而在中小城市和城镇,买房之后,中低收入者很难买车。
于是,汽车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距离拉大,中国汽车企业在内需不足、出口受限、外资品牌蚕食挤压的内外交困情势下,难免步入困境,极少数工厂将会关门倒闭或被兼并重组,部分企业裁员造成失业率增加。
这种情形与欧洲中小汽车汽车企业遇到的环境何其相似乃尔!
中国汽车产业还有不及欧洲危机之前的方面
虽然中国汽车企业在快速进步,能力在提升,品牌在成熟,但包括创新能力、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生产集中度、核心技术掌控等等都逊色于欧洲汽车企业,其抗风险能力自然不强。
一旦欧洲经济危机深度影响到中国市场,直接影响汽车行业,大部分中小汽车企业将难以应对和承受。
重视前车之鉴 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汽车业怎样汲取欧洲汽车的教训呢?
第一、加快重组步伐 提升抗风险能力
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汽车业,加快兼并弱小企业,壮大科技专家队伍,强化生产集中度,集中资金,集中研发,面向全球吸纳科技专家,加快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重点提升车型级别和品质。充分吸纳劳动力。
第二、开拓新的市场 加快全球化步伐
品牌国际化是长远战略。
从本次欧洲汽车市场调整的情况来看,宝马、大众、奔驰这类国际业务开拓较好的企业,受冲击的影响较小。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加速自主品牌国际化步伐,扩大产品出口,尽量占领更多国外市场。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步伐,力争在国内率先推广国产电动车,先入为主,近水楼台,占领本土市场。
第三、控制产能 停止合资
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切实抑制地方政府过度招商引资、无限制扩充汽车产能的欲望,放慢产能增速直至产能刹停;巩固现有规模,停止批建合资企业,为自主品牌开拓本土市场空间留有余地。
第四、鼓励宝马、奔驰、奥迪等一流汽车品牌在中国研发生产合资自主产品
产品有平台,有长远规划,成系列,从而占领国外市场,扩大国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空间,增强国内品牌的国外市场渗透力,增强技术实力。
只要即使吸取欧洲汽车销量下滑的教训,从各方面超前应对,增强抗风险能力,中国汽车业就能在危机来临之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