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汽车降价大战是明降过后暗降又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火如荼。汽车质量、价格、利润,已经成为影响车市的三个关键词。这时消费者心中就不得不产生疑问:汽车不断降价,其利润从何而来?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少?
利少价降车市疑云越来越多
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统计显示,全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18%,但整车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仅增0.4%,利润则下降52.9%。不少厂家都表示某些车型已经无利可赚。但是今年来,汽车降价行动从未间断。在今年6月降价大潮中,车价降幅少则数千元,多则十多万元,而且几乎涉及除豪华车外的所有车型。对消费者而言,车市多年来都如巫山云雨一样看不清晰:这汽车的利润究竟有多高?厂家们一遍又一遍地声称汽车早已没有了利润,可是又不停地采取降价行动来刺激市场,这又是为了什么?在今年明降大潮中,暗降潮又滚涌而出,车市简直有点乌云压城了,尤其是降价是不是建立在牺牲汽车质量基础上的,更让消费者倍加关注。
擦亮眼睛看看车上少了什么
所谓无利不起早。汽车商们真是为了赔钱赚吆喝吗?不会的。只要你细心地去看看这些降价汽车,就会发现种种暗藏的玄机,特别是要对不良厂商的各种伎俩大加注意。
伎俩一:减少配置型
目前,某款车的价格已经跌破了7万元,但配置上却没有转速表、车外温度及燃油消耗显示屏、仪表板、门板上提升质感的亚光铝装饰件,还没有电动窗,连中控门锁也没有,甚至大部分车都配置的电动调节外后视镜也从其舒适型的配备表中划去。
廖先生比朋友晚买几个月的某款小型车,日本原产的变速箱换成了天津产的;普利斯通的轮胎变成了韩国二级子午线轮胎;原本进口的前大灯也成了国产的,这一项就是七八百元的差价;GS电池换了风帆牌的;还有链接线、内饰都是国产的。还有某车创造的29880元的低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怦然心动,可是这款车连空调和收音机都没有。如果要买这款车还得加钱买空调、音箱、坐垫等。而一些车型虽然价格低了,但是却连原设计装有ABS这样确保行车安全的配置都撤了。如果说这些车是“价廉”的话,那么它们能说是“物美”吗?
伎俩二:变换装饰型
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对内饰、外观大作改动。如某款车的内饰颜色作了这样的简化:原先舒适型的桃木车内装饰被取消;采用钻石色高级织物座椅的基本型被黑色内饰并配以钛金面板替代;使用钻石色天鹅绒座椅的舒适型也被替为黑色内饰并配以钛金面板。上市之初,该车系号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10余种车身外观颜色,但实际只有8种。一些细心的消费者也发现:有些车,价格确实是降了,但座椅从真皮的换成了绒布的,真皮方向盘变成了人造革的。
伎俩三:材质更换型
一些汽车企业虽然打出了“降价增配置”的口号,但对于配置的材质如何却不得而知。常有消费者投诉:某款车原先的ABS是博世的,而现在换成国产的;某款商务车以前是进口车身,现在也变成了国产的。
专家支招消费者须慎重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汽车价格持续下降,一些厂家迫于成本压力不得不对轿车进行某些“改变”,在一些环节使用低档的零部件,比如在汽车内饰方面,很多厂家开始使用再生塑料。
汽车企业的“改进”措施导致整个行业在质量问题上出现了类同:低端经济型轿车外壳成本较低,密闭性不好;中档轿车降低了内饰的材料成本,导致质量问题;汽车外面配置可以“眼见为实”,而它的材质就很难让人“看穿”了。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在买车时,切勿盲目以价格高低为惟一标准,要参考汽车整体配置综合考量,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