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岁末买车要擦亮眼 小心买到“缩水”车
又到岁末购车时,在“岁末购车正当时”的一片鼓噪中,有业内人士提醒准车族:现在买车还没有到最佳时候。他们强调说,岁末买车的朋友千万不要被各种优惠、促销信息迷了眼睛,一定要多个心眼,谨防买到库存车、“缩水”车。
a 购车高峰在下个月
一些经销商在经历了萎靡的“金九银十”之后,纷纷期盼车市能随着岁末的临近迅速火热起来,但今年的车市似乎一直处于慢热状态。眼看2006年度还有最后20天,他们又使出了杀手锏:降价。于是又出现了一种浮躁的声音:岁末购车正当时。
“其实现在还不是下手购车的最佳时机。”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明年的2月中旬才是春节,现在离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按照传统惯例,车商年末大规模促销应在2007年1月份。也就是说,现在一些车型的降价只是小打小闹,大部分消费者还处于观望状态。“不到最后的时刻绝不下手”,一些消费者对记者说。
本报提醒稍微再忍忍,好戏还在后头。
b 买库存车最好签合同
“部分降价车其实是库存车。”一位业内人士称。现在很多打着降价旗号的车子实际上是库存车,所以买车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多看多问,谨防买到过了“保鲜期”的车辆。据悉,一般存放超过3个月的汽车就属于库存车。某经销商表示,新车的流通销售周期是3个月左右。从出厂到入库最后
到消费者手中的这个过程在3个月内完成是比较
正常的流动。对于库存车,车辆在长期存放不用的情况下,电瓶、塑料器件、车内电线等易老化,会使日后的使用和维修费用增加。而且,汽车机械结构之间的配合以及润滑油凝固造成机械部件磨损等问题,都使库存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车主在行车过程发生危险。
本报提醒在选购特价车时要问问这个车是什么时候出厂的,防止买到库存时间特别长的车。另外,在提车的时候要详细地检查全车的电路、电瓶,对底盘的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根据律师建议,如果买库存车,签好合同也是很重要的,以免日后发生消费纠纷。
c 谨防买到“缩水”车
对于降价车,消费者朋友也不妨问问,汽车不断降价后其利润从何而来?产品质量能不能保证呢?一车商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无奈地表示:“有些车型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但还动不动就是几千元的降价,这部分降价空间从哪里来呢,看看车上的配置变化就知道了。”他向记者坦言,他自己所经营的车型,在竞争对手的“逼迫”下不得不跟着一降再降,迫于无奈,厂家也只好对车上配置做了调整,如减去一些,更换一些,以降低成本。不少车商还私下向记者透露,车价一降再降,表面上看是消费者占便宜了,事实上,有些厂家为保证利润会采取变相降低成本等办法,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如在一些环节使用低档的零部件;内饰采用材质更低劣一些的塑料件等;或将一些看不见的配置减去,或是用成本更低的配件替换等。
本报提醒消费者在买车时,切勿盲目以价格高低为唯一标准,要参考汽车整体配置综合考量,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车。记者马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