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消费风景宜人
在拓宽业务渠道的同时也为消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视野
□ 李 佩
1月16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产业集群专业委员会、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等单位在京联合主办的“E消费开启经济新时代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模式方面进行了研讨。专家们认为,开启未来消费经济新时代,将对改善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E消费”(电子商务)理念和模式,突破了传统消费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理论,将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也将有利于刺激金融复苏,推动民族产业,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采购成本
20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很多传统企业纷纷裁员减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企业却异军突起。
与会专家分析,金融危机对当前沿用固有落后经营模式的企业冲击最大。出口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外需减弱、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影响下,面临很大经营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能够带给企业准确的信息,从而让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机遇。目前80%以上的网商都能从网络中获益,生存变得更加容易,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益处。
电子商务凭借低成本高收益和开放性、拓展性,在危机中更凸显价值。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在个人消费领域的普及,在线购物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传统的线下交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加速了向电子商务线上平台转移的进程。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是采购发展的必然,它改变了传统采购业务的处理方式,优化了采购过程,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以中石油集团公司为例,自从开展电子商务以来,采购量已突破700亿元,为集团累计节约采购资金超过30亿元,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取得的最终价格,比市价平均低约5%~10%。
线上线下结联盟
2009年底,国内一家第三方咨询机构调研发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前后的变化中,67%的企业认为合作伙伴增多,业务渠道更宽;58%的企业客户增多、销售额增加;56%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在良性循环中网商整体水平日益提高。电子商务具有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缩短汇款时间、扩大销售范围等特点,能有效地提升网商(个人及中小企业)竞争力,使用电子商务的线上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存活率要高出传统线下企业5倍。
纵观商务活动乃至整个人类活动发展,信息技术一直伴随其中。每一次商务活动的进步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和商务模式在不断的进化中形成了有效融合的系统联系。未来电子商务中的“商务”,一定不再是原来的商务活动模式,而是与电子商务技术匹配的进化了的商务模式。如由广东橙意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运营的“E天下全球公共信息贸易平台”开创的信息贸易产业模式,用互惠的形式,将加入到“E天下平台”的中小企业全部联合起来,形成线下与线上的联盟,在利润、金融、财务、销售、信息、物流、资源上达到最大化共享。这样使得中小企业不但可以享受电子商务的优势,还能有效避免电子商务的劣势。
整合产业链
近几年,作为新兴产物的电子商务,对刺激宏观要素的出口、消费、投资三方面的优势均逐渐显露了出来。尤其在拓宽信息渠道、提供便捷的谈判交易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电子商务有着其他经济模式不具备的优势。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流通,商务部在2009年不断扩大区域电子商务规模,还特别推出了国家现代服务业服务交互支撑平台,科技部也通过建立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的市场环境,以推动传统制造商面向经济互联化,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电子商务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从传统的发布信息、展示产品,到后来的网上购物、在线交易,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路攀升。
此次论坛中讨论的“E消费商业模式”,结合计划经济模式中按需生产、按需分配的优势,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和使用。同时,充分采集消费者的需求,提出以消费为经济研究的重点,从消费需求的采集及满足,到消费需求与生产规划的平衡,乃至人力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把整条产业链以“消费”为核心重新整合。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既解决单纯计划经济难以采集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矛盾,又避免单纯市场经济中竞争过度、能源耗尽、产能相对过剩、供需失衡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消费经济学理论。
专家表示,E消费商业模式的出现,是消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为消费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视野。同时,也将极大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帮助企业实现转型,促进产业升级,促使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中国质量报》
李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