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益壮大的老年群体带动了老年商品旺盛的消费需求,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损害,尤其在保健品等消费领域表现明显。
陷阱
保健品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竟让众多“历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年人频频上当?很多不法商家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一、是举办“健康讲座”。不法商家租用背街小巷的民宅,或者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健康讲座”,以健康养生为切入点,渗透某某保健品的神奇效果,然后以“赠药”、“送纪念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
二、是以“买一退一”销售模式进行诱惑。某些商家在消费者第一次购买时承诺下次退回所有费用,如此循环多次,有时还多退点费用,让消费者尝到几次甜头,最后游说消费者购买大金额商品后,销售商就消失了。
三、是“名医义诊”。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医”,用虚假的检查结果欺骗消费者,最终诱骗消费者购买产品。
四、是免费抽奖活动。采用“免费抽奖”等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购买某某保健品”的大奖。有的还雇用“托儿”在旁煽风点火,诱使消费者大量购买。
五、是免费旅游。部分商家通过发放宣传单,称免费一日游、二日游等诱惑消费者,随后在旅途中趁机宣传产品。
六、是利用国家政策销售。不少商家以政府开展的“爱眼工程”、“爱耳活动”等为契机,号称向老年人发放福利,实际却是以免费的名义销售高额的保健品。
七、是广告宣传。通过非正规报纸或自制小报,宣传产品的作用和功效,并称“先来先买”、“免费送午餐、交通费”等来引诱老年人,进而兜售高价保健品。
八、是免费试用。某些企业先是向老年人宣称是新产品上市免费试用,并登记老年人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而后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诱导老年人参加推介会并购买产品。
九、是“电视直销”夸大宣传。电视、网络上部分直销节目对没有批准文号的所谓“保健食品”进行夸大宣传,用电脑技术改变屏幕中演员的形象,诱导消费者购买昂贵的不合格产品。
十、是电话营销打亲情牌。销售人员先通过电话和老年人沟通感情,电话那头亲热称呼你“叔叔、阿姨”的人,只是为了赚你口袋里的钱。
警惕
保健品“坑老”问题由来已久,相关部门也在查处打击,可为什么这类骗局屡打不绝呢?对此,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一、警惕保健品推销陷阱。保健品推销方式多种多样,老年消费者要充分认识保健品推销的各种手段,不为“小恩小惠”、“亲情渗透”所迷惑,选择到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大药房购买保健品,不要光顾无证无照的“健康咨询”、“养老服务”等机构接受所谓的“免费体验”等多项活动。不要轻信某些保健食品的宣传功用,多与子女沟通商量,购买货真价实的保健食品,以颐养天年。子女要多关爱老人,及时传递保健品营销陷阱信息,定期督促老人体检,积极帮助老人选择正确的健康养生食物与方法,从根本上引导老年人正确合理消费。
二、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使用。一些具有辅助降压、降脂、降糖功能的保健食品只有降低疾病风险的辅助保健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患者须根据情况,慎重选择,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选择保健食品,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适宜人群,有的还标注不适宜人群,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该也必须加以注意。要根据产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食品,尤其是老年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孕妇等特定人群,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谨慎。
四、购买保健食品,须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外包装的左上方有明显的“蓝帽子”标识,下方为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背面有“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提示。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X号”或“国字健食第X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第X号”。而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具有治疗作用。如无法辨别,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www.sfda.gov.cn)在“数据查询”栏目查询。
五、养成保存证据的习惯。务必索取并妥善保存购买发票、宣传单等凭证,若参加养生俱乐部要注意签定书面协议并约定违约条款,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协议、发票等作为维权证据。如遇消费纠纷,可首先与经营者交涉,交涉不成的,可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防范
究其根源,保健品“坑老”骗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需谋求形成合力。
有些老人未必不知道保健品销售是冲着钱来的,也未必不知道保健品并不是药品,但他们还是愿意花这冤枉钱买份“陪伴”、买份“孝道”。
专家提醒,老年人自身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充分了解,树立对保健品的科学认识,理性选择保健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认准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不要选择流动的未注册公司的产品。
一些保健品企业瞄准老年人缺乏子女关爱、对人戒备心理差的软肋,精心设置“亲情陷阱”。毫无疑问,这种行为应当谴责,但同时也带来警醒:如果不是一些子女的关爱意识淡薄,再高明的“跪地营销”和“亲情洗脑”也不至于乘虚而入。说到底,子女和家庭的关爱才是老人更需要的“保健品”。子女也不妨多学习借鉴保健品销售者善于分析老人精神和心理、尝试打开老人心扉、贴心陪伴老人的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