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别被“爱美之心”迷了眼

2018-06-25    消费日报网         点击:

  如今,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普遍流行着一句话,即“颜值就是正义”。可见“颜值”高低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比较在意的一件事儿。根据德国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54%的中国人对外貌不够自信,想要改变。可“爱美之心”虽然人皆有之,但是有消费者在变美的路上可没少“ 浑水”。

  近日,重庆的消费者小王因“免费体验”而被美容院坑骗的新闻,让美容这件“小事”再次引起大家关注。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逛商场时突然被声称是某某美容机构的工作人员搭讪,并被卖力地推销“免费体验”美容产品。可一旦躺在美容院的床上,将身体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工作人员就能想着法儿的让你的钱包“缴械投降”。

  除此之外,被美容院骗空钱包是小,一不小心被美容到“毁容烂脸”,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据了解,国内不少美容院甚至做着医美“黑针”的生意,有消费者为了图便宜,在美容院从按摩到纹眉,再从纹眉到丰鼻、瘦脸、割眼皮,只要胆子大,什么都敢做。数据显示,中国黑诊所数量已经超过60000家,而90%的整形失败来自不规范的黑诊所与黑医生。

  为何消费者的变美之路,变得这样“不安全”?一方面,“免费体验”四个字对于防备心较低的消费者依然具有吸引力,这就给一些心怀不轨的商家趁虚而入的机会。而“变美”的诱惑力古往今来都不容小嘘。当“贪便宜”和“想变美”这两个想法在脑海里达成一致,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美容机构、口口相传的熟人美容工作室,都能成为自己“脱胎换骨”的渠道。

  另一方面,不少消费者甚至无法分清“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区别。在纹个“一字眉”、割个双眼皮、打个瘦脸针如此普遍的时代,这些美容操作越来越显得“日常化”,仿佛只有磨腮削骨等手术才值得去正规医院。而面对“心大”的消费者,更难说让对方擦亮双眼,留心美容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

  据资料显示,“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者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显然,纹眉、割双眼皮、打瘦脸针都已经脱离了“生活美容”的范畴。而在我国,想要操作这些,合法职业者需要《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证》三证齐全,且往往需要多年进修,而非几日的微整形速成班。

  因此,当消费者在面临“免费体验”的邀约上,要提高警惕,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医疗美容机构的选择上,更要擦亮双眼,“操作医师三证齐全吗”“正规院校进修吗”,多问、多看、多质疑,才能让消费者的脸在变美路上更安全。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