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不懂什么叫共享经济,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一波又一波的共享热潮袭来,花样翻新得令人目不暇接,但这场共享热潮似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从滴滴打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越发“轻浮”。滴滴打车是完全轻资产的,能够整合市场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更大价值;到了共享单车,其实已经是一桩重资产模式的硬件租赁生意;共享充电宝,自然更是如此。
租就租吧,关键是,租要比买划算,那才会有效果,要不然人家干脆买一个得了。比如,买一辆汽车和租一辆汽车,在成本上相差甚远。共享单车呢,就要差一点了,差距也有,但不是那么明显,共享充电宝当然最差,因为买一个也要不了多少钱。
再看便携性,坐专车省去了开车停车的大麻烦,所以有市场。共享单车也一样,那东西不好携带,能随时随地租一辆,当然要比买一辆好,带着不方便还要担心被偷。相比自己买自行车以及原来那种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都要便携很多。可是,共享充电宝几乎完全复制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模式,便携性不可能比自带充电宝更好。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打造一个品牌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毁掉一个品牌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前段时间,酷骑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而此事还未告一段落,最近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又宣布停运了。
10月11日,杭州一家名为“乐电LeDian”的共享充电宝公司在其官方微信上正式宣布,停运充电宝项目,目前已回收所有充电宝设备,并提醒用户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提现后余额会在1~2个工作日退回。而该公司的客服电话一直处于占线或者无人接听的状态。
如今,随着一家家“共享”企业的接连倒闭,着实是给热气腾腾的共享市场当头浇了一瓢冷水,炒作效应下来了,入局者的热情也冷却了。
其实,共享经济不应该单纯为了共享而共享,而是要解决社会痛点。解决的痛点越痛,成功的机会越大。滴滴打车找准了出租车打车不便和服务不好的痛点,共享单车找准了自行车绿色出行以及方便借还的需求……
我们很明确地知道,靠照搬是没办法将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更何况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这类并不是有太高技术含量的事情,只要有资金,拉一套人马,买一套程序就可以上手。与其说蛮干的入局者是做为了品牌,不如说是为了投机。
去年有一本卖得特别火的书,叫做《必然》。作者凯文·凯利,使用了十二个关键词,来描绘不远的将来,我们必然而然,会往哪些方向前行。他在“共享”一章中预言:到2050年,最大、发展最迅速、盈利最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共享要素的企业。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在我看来,在共享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鼓捣出不可思议的共享物件的创业者们,肯定都看过这本书,其中很多人或许还被凯文·凯利圈粉。创投圈之所以在共享经济领域疯狂烧钱,大概也是认准了共享经济的前途与钱途。
此外,《必然》里还有一句话: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但是,这些偏好仅存在于塑造科技大轮廓的合力中,并不会主宰那些具体而微的实例。把这话具体到共享经济,即便共享经济是发展的必然,也绝不是随便什么东西拿来共享,都会必然成功。一批共享企业的停运,也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