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

乡村振兴战略下榆林市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提升研究

2023-03-16   中国质量万里行   西安邮电大学 张波   点击:

  摘要: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高水平发展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榆林市农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仍然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榆林市当前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定位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促进榆林市特色农业科学、健康地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以期助力经济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绪论

  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振兴,保持农业农村全面健康发展,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效,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建设。强调加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创新,提升劳动力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资源环境的改变,农业发展受到生产成本剧增、资源环境破坏等新问题,种种问题显示传统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因此,亟需改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与成效,不仅关系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也是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二、榆林市农业发展概况

  榆林市坐落于陕西省北部,处于黄河流域的上游,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带,辖一市二区九县,总土地面积42920.2平方公里。榆林市不仅是全省著名的杂粮产区,也是全省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主产区,作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榆林市农业发展处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有助于弥补榆林市农业发展的短板,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十年中,榆林农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夯实了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也给当地农民带来持续增收效应。

  1.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升

  榆林市拥有独特的气候、广阔的土地和多样化的地貌。长期的物竞天择,培育出了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如羊肉、小米、荞麦、绿豆、马铃薯等,这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出量都处于在全省领先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特色产业的产值占比70%,规模覆盖率为80%。榆林市2021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了512.83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852元,比上年增长5.9%。粮食播种面积728.01千公顷,总产量223.72万吨,比上年增长1.2%;2022年榆林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92.9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52.47万吨,同比增长12.9%,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产量居全省第二,为全省稳粮保供持续作出“榆林贡献”,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逐年有效提升。

  2.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全面启动

  榆林市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首先,白绒山羊得到很大的提质增效和增产增量。目前已有6个肉羊基地县、5个百万只养羊大县、32个10万只养羊大镇、185个万只养羊特色示范村。“陕北横山羊肉”品牌享誉全国;其次,榆林的山地苹果产业成为全市级的农业主导和脱贫致富的百亿级长效产业。2021年,全市种植苹果总面积达到116万亩,总产量高达60万吨,实现产值42亿元的经济效益;再次,逐步建立完善的中草药种植、加工、营销体系,实现“南芪、北冬、西甘”目标。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为 15万亩之上,中药材产量达2.8万吨;最后,小杂粮作为全省众口皆碑的品牌代表和榆林市重要的“生态作物”,其品种众多且品质优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

  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之路,榆林市作为陕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也大力发展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第一,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作用。榆林市目前初步建立了农业信息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联通。政府积极鼓励民间组织成立专业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目前市级(含)以上的新认证龙头企业有30家以上;第二,榆林市持续实施畜牧业“一拖三”工程,重点关注“羊子转型升级提效益,蜂、驴、黑毛猪等特色产业扩大规模”,着力提高羊子生产效率,加强特色养殖生产体系建设;第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融合互助发展模式,搭建共享双赢平台,使得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从而实现产业富民。

  4.粮食生产能力稳步上

  近年来,榆林市积极推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将粮食面积从县、乡、村三级分解,确保其稳定在一千万亩以上,以此来满足当地人民的粮食需求。2022年,为了实现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的五年发展目标,该市采取了节水改造、补灌扩面和技术推广三项措施,特别是大力推广“六大模式”,以此来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积极采用“高产田(吨粮田)+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动粮食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三、榆林市特色农业发展困境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本质,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农业,农业发展靠的就是特色。尽管近年来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当前全市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面临着多重交织的困境。

  1.特色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匮乏

  科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引擎,而人才是关键。目前,由于榆林市的科研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该市缺乏专业的农业现代化应用人才。由于榆林市地处位置相对偏远,城市发展较为缓慢,产业发展迟缓,在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处于“引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处境。再加上目前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农业专业人才仍然相对稀缺,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储备机制。

  2.农业发展硬件基础薄弱

  基础硬件设施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虽然前期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关硬件设施不够健全,仍存在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的不足、高科技农机的匮乏、系统的开发困难、智能化水平较低以及高端系统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等,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农业发展科技含量较低

  尽管榆林市现代化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实施阶段,但是很多职业农民还是以个体农户自主经营为主,本市农业产业特色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且品牌建设意识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果不佳,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也相对过低。

  4.特色农业融合增长缓慢

  产业融合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带动榆林市农业特色产业增产增收的新引领。目前,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在面临着诸如产业融合不足、产业链条过短和产业模式不合理等挑战,这些问题导致了榆林市农业发展模式单一,科技创新不够,经济效应偏低等现象。此外,榆林市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深加工层次较低,产业链延停留在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上,产品附加值较低,高端优质产品较少,经济带动能力有限。

  四、榆林市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为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先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引进和开发最新的生物技术和IT,树立高科技农业的典范,积极探索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1.加快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应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硬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首先,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技能,为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节水设施建设,积极改造节水漏洞,集中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并全面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最后,通过加强森林覆盖率和植被恢复,增强防沙和稳定土壤的能力。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深松整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幅提高土壤的肥力,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制定严格的耕地质量标准,为稳定耕地产能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农业现代化科技环境建设

  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良好的科技环境支撑,包括了合理的机制,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推广等多个方面。首先,加强农业的科技支撑。提升农业领域的科技应用,注重科技推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试点,激发农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力,积极推广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提供农业生产效率;其次,积极共建科技、农业、发改、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多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协商机制,为农业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相关企业的发展,在审批、贷款、建厂、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共赢目标;最后,加强与外部力量的合作,提升技术实力,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建设和研究发展,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持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是通过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各个产业相结合来实现农业的多维度发展,不仅能提升产业发展模式的层次,激活产业发展的活力,并运用不同模式的优势,深化农业产业链发展,实现多样产业合力协同发展。首先,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榆林市的优势产业例如马铃薯、玉米、苹果等呈现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大力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其次,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通过支持专注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型农民合作社,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培养出一些加工知名品牌,推进多种形式的初级、精深、可持续的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4.完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运行机制。首先,针对榆林市农业组织体系管理松散,组织结构不完善,制度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大力整改组织结,构消减不必要的部门,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作用,对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农业发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监管制度,注重审核有效性,避免管理中的混乱局面;其次,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农业组织健康发展有效保障。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产业制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则,推动科技创新,丰富和发展产业技术,以提升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张波(1980.06-),女,陕西绥德人,西安邮电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与区域发展研究。

  陕西省榆林市科技局2021产学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榆林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研究(CXY-2021-138)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