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2-04-29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之后,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三份市场化改革重磅文件。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赵忠,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敖翔等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市场经济改革的继续和深化
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从经济活动最基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出发,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目的是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要素流动自主有序、要素配置高效公平。在此基础上,2021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从市场体系基础制度、要素资源配置、市场环境和质量、市场开放和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行动部署,特别明确指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标准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居于这些标准首位的就是“统一”。统一是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统一,才有公平的规则、完备的制度,才能保证有序的竞争和完善的治理。
《意见》在前两份文件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开宗明义强调我国要建成“统一”的大市场,其中包括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市场监管等,指出“统一”的大市场才是真正强的市场。三份文件一脉相承,层层递进,为我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强支撑。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关键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是因为我国有14亿多人口,约4亿中等收入人群。人既是劳动要素也是消费源泉,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裕的人力资本,也为商品和服务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消费出路。二是我国疆域广阔,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差异很大,从而为各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是全球唯一的产业完整、设备门类齐全的工业国家,具有联合国所列出的工业分类41个大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很多城市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佛山的陶瓷、曹县的汉服、晋江的制鞋等。
但是大市场不一定意味着是强市场,不一定是有韧性的市场。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与歧视、制度不统一等等,都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阻碍市场规模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到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这凸显了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只有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才能真正形成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只有国内大市场统一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国内汇聚,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利于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合作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差异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由此导致区域差距较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否认各地区的差异和主观能动性,而是更加有利于各区域通过市场的信号作用来发掘各地的比较优势。《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这些提法其实体现了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尊重各地区差异,鼓励各地区在全国统一的基本制度原则下,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参与竞争,从而进一步推动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意见》提出,要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这意味着不仅区域内部要一体化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同样要协调合作。《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促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措施。“形成覆盖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以缓解区域信息不对称。“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以缓解区域间的物理空间距离。“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以实现公共资源的跨区域配置。这都能更好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与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根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配置到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从而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自由流动仍未完全实现,一些地区仍然有对外来人口落户的限制,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户籍挂钩,将落户条件与学历、文凭、年龄、单位等因素挂钩。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险制度仍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各城市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可能会形成劳动力流动的新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意见》提出,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只有从全国层面进行规范,才能清理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因素,真正实现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还体现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分割,而背后的根源又在于不同的产权制度是否平等。《意见》提出“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有助于消除不同所有制所受到的区别对待。
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要素市场,在宏观上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人力资源,有助于降低摩擦性失业,缓解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不匹配问题,有助于解决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稳就业”“保就业”夯实坚实的市场基础。在微观上,通过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和有序流动,有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减少劳动者收入差距。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绝不是重返计划经济
《意见》提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要合理划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明确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政府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代替市场。
政府发挥作用的目的是为了让市场更好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如政府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都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不论所有制,不论规模大小,都可以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和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这都不是哪一家市场主体能够完成的,必须要中央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从上到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这些都是降低物流和通讯成本的重要举措。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并且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回报都不会很高。企业不愿意或者不能承担的公共项目,需要政府积极主动投资建设,或者以政府投入带动企业参与,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好硬件基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为了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是重返计划经济。事实上,正是一些还不够“统一”的现象,反而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土地市场仍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则进入市场,造成土地价格扭曲和资源配置低效。在金融市场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方面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别对待,缺乏资产抵押的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在数据市场上,某些大平台对数据要素的垄断,使得数据要素没有得到最优利用、发挥最大作用,数据要素的可及性对中小微企业有待提高。这些正是市场不够统一、市场要素和主体没有享有平等权利的体现。消除这些不够统一的现象,不是重返计划经济,而是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可以预期,《意见》的落地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和健全,消除各种阻碍大市场形成的制度和非制度性因素。让市场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生产要素配置更加优化,促进生产率更高;让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区域差距,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