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从三只松鼠事件看食安: 政府企业消费者要良性互动

2017-08-23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日前,互联网食品品牌三只松鼠被检测出霉菌超标,引发舆论关注。

  三只松鼠一个批次的开心果产品被检测出霉菌超标,超标了1.8倍。虽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市场监管,但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出现,甚至一些全球500强企业屡屡卷入食品安全事件。那面对这样的状况,政府、企业,乃至民众该如何对待食品安全?

  先来看这次食品安全事件,被检测出来超标物质是大自然常见的霉菌,具有繁殖能力强、繁殖方式多样的特点,只要有足够水分和适宜温度就能疯狂生长,霉菌本身并不等同于有害,一些食物也是靠霉菌发酵制成。

  在食品专家看来,此次超标1.8倍是一个较小的数值,但企业并不能因此轻视。三只松鼠除了道歉、召回,也查出了最可能的原因:物流、仓储环节疏漏。尽管三只松鼠采取措施对物流承运方、仓储方面进行沟通整改,但这也给很多食品企业敲了警钟,面对长而复杂的食品产业链,不仅仅需要把控好生产环节,在上游的食材、包装等原料供应链,到下游的运输、仓储等销售产业链都应有很好的把控。

  相比其他工业,食品工业是一个极其细微、要求严苛、工序繁多、涉及社会多个复杂分工合作的产业。随着全球化分工协作加强,食品产业链的合作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任何一个环节甚至个人的小失误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2012年可口可乐山西工厂饮料混入氯水事件就是因为员工的操作失误导致。

  近年来,诸如三聚氰胺这样企业主动恶意制造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几乎绝迹,而更多的则是一些相对细微的非主观失误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这类事件即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经常发生,与此相对应的食品召回已成常态。笔者在欧盟、美国FDA等官方网站上经常会看到食品召回通告,微生物超标、有异物等是最常见的召回原因。在对待这些事件上,欧美的消费者会保持比较冷静的态度,并不会过分放大其危害和影响,更不会因此过分影响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抉择。

  在中国,消费者在用放大镜审视国内大企业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有大量技术实力不强、缺乏足够食品安全意识的小企业存在,甚至还有大量处在监管灰色地带的小作坊密布各大居民区,留下了重大安全隐患,而对这些流动摊贩等食品单位的监管却相对缺失。

  对付这些食品安全堪忧的小企业或流动摊贩,目前可以看到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大企业的发展,用市场的手段淘汰这些食品安全状况差的企业或个人,目前政府对婴幼儿乳粉行业的整合就采取了类似的办法,淘汰一批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鼓励和扶持有足够技术实力、食品安全意识强的大企业发展。

  由于意识到大企业的存在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大企业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对其偶发的微小安全问题予以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尤为重要。而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缺乏有效监管的小企业、小作坊大行其道,这或将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因此,在消费者层面,理性客观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有助于中国食品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这样,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从严监管,有责任心和技术实力的企业竭尽全力提高食品安全系数、消费者客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从而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也能够构建起良性食品生态,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环境的进步。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