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当我快三十而立的时候,我有时候还会去想想十八岁。想想那个时候的精神和面貌,长久以来,我似乎变得有些成熟,似乎那个时候的朝气不知什么时候沾染了些尘垢。
就像当初说的那样,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然而,这些年来,回头看,远方还在那,而我还在原地。
某个时候,一个人,倚着窗,久未远行的我,捧着梅小排的《给我走远点》,颇有些“身未动,心已远”的意味。那句广告词说的好“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像作者一样永远“在路上”的人,出走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自是毫不欠缺,对他们来说,“生活在别处”应该是更好的诠释。
当旅行成了家常便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那么旅行的意义在哪里?翻阅最新一期《时尚芭莎》,碰巧发现苏芒的一篇文章《不做雌雄大盗一样浪迹天涯》。里面写道:“最初的旅行是为了改变,为了求知,为了仰慕异族文化,传播文明与宗教。几百年过去了,有关旅行的一切都在变,交通工具、消费习惯、娱乐方式……只有旅行的意义,从未改变,那就是——改变。改变现世的人生态度,改变忙躁的生活节奏,改变失恋的心情,改变眼界与世界……一切都是为了寻求改变。看看这些永不知疲倦的年轻人,你们我们他们,内心惊人地相似。任何时代都有一群不安分的都市冒险家,很多人都开始变得宁愿在寂寞中努力,也不愿接受眼前所带来的安定的享乐,安享或许开始变得遥不可及。我们始终追求着前进与改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周围环境的改变,然而内心所表达的那种探索的冲动愈发明显。青春这次旅行,我不要你现世安稳,一事无成。”“上一代人对待旅行就像征服,要去没有去过的地方,展示集满了签证的护照就是硕果。而旅行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别处,我们依然过生活。”这与主张“旅行没什么大不了的”梅小排们不谋而合。闲暇之时,朋友们说,我们需要出去,我们需要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环境,体验一个时代给我们所带来的美好,那种不甘于安静的心多一些好奇与自由。想来也是,就像他所说的那样,人,贵在体验。只有什么事情都体验过都经历过才不枉此生。
这个时代给我们很多机会,也给了我们太多的变数,生活方式的逐渐蜕变,生活理念的改变催生了这样一群以旅行为乐的人,也催生了一本本旅游随笔。而在这一类人当中,梅小排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在他愉快玩耍的探索好奇的时候,不禁的记录下他所走过的道路,他所经历,亲眼目睹的风景,那一行行的字迹,在忠实的记录着他所走过的一条条陌生的街口,一群群陌生的人。他会认真的告诉你越南对外来游客实行“价格双轨制”,千万不要冒充人傻钱多的高富帅,任人宰割;他会跟你们说去柬埔寨别忘记在护照里夹带一美元,才能顺利通关——原来柬埔寨的海关官员这么好贿赂;惠斯勒的滑雪场门票分为好多种,要仔细辨别……他还提醒你要“负责任的旅者”——降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要留下“蛛丝马迹”,要充分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还要自觉抵制那些遭人唾弃的恶习,这对于近年来开始蜂拥走出国门的国人来说这是最靠谱的谏言。书中对其所到之处,无论涉及历史考证,风物见闻,途中遭遇,还是自我观感,都写得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感性文字,也没有将自己放置在某种精神或者道德制高点,读起来毫无压力,也足以看出作者的平和心态。那本书所有的内容都是站在一个中心的角度上去阐述事实。能给你的也只是一种参考性的谏言。
或许旅行是有瘾的。当你去到了渡边淳一《失乐园》里男女主角幽会的镰仓,见识过了田壮壮纪录片《德拉姆》中呈现的怒江峡谷,踏足玛格丽特•杜拉斯笔下多情的西贡(小说《情人》),置身于导演史蒂芬•柯曼达瑞电影镜头下的保加利亚(影片《当世界转角遇见爱》)时,心中涌起的一定不仅仅是惊鸿一瞥的满足感。原来,这里,我早已是梦中来过的地方。这才是我的想要的地方,哪怕是跟它做一次的邂逅,然而,当你感受的时候你会发觉这种感觉仿佛在与情人做一次短暂的亲密接触,既熟悉又陌生,让人怦然心动,让人心向往之欲罢不能。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来说,这句话应该换成:“我行,故我在。” 当旅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路上"就是一种无可取代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