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审计署发布的公告显示,在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类审计项目中,2011年到2012年期间,共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资金16.17亿元。
令人吃惊的是,包括格兰仕、TCL、美的、长虹等知名家电企业密集“中弹”——存在通过虚报、多报、虚假合同等方式骗取财政补贴的现象。
如格兰仕日用电器公司高校节能空调推广项目,通过多报销售量,违规获得补贴1779.4万。同样类别下,TCL空调公司违规获得补贴1830.88万。美的制冷设备公司违规获得补贴118.3万。长虹空调公司则套取补贴981.78万。
这些知名家电企业何以“要钱不要脸”,抛弃了最基本的诚信原则?逐利的动机背后,他们的勇气到底从何而来?
也许一位企业界人士对此的认知颇具代表性:“如果骗的是个人的钱,当然谁都会仔细掂量;但这骗的是政府的钱,一般没有谁去较真儿。”
所谓“政府的钱”,指的当然是国家的钱,攫取国家的钱“没有谁较真儿”背后的逻辑发人深思。
也许,对这些企业来说,“有便宜不赚是王八蛋”?
事实上不仅如此,类似企业一直抱着浓重的侥幸与投机心理。
早在2012年年初,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就曾炮轰“白电”行业能效虚标乱象,在业内掀起“海啸”。据媒体报道,空调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实施之初,占据市场销售规模70%以上的4级、5级能效空调库存几乎在短短3个月的过渡期内全部消失,原因就在于采取了“能效虚标”手段。
近年来家电行业不太景气,国家一直设法“提振”市场。如国务院安排,从2012年6月1日开始、2013年5月31日截止的惠民补贴政策推广期限内,相关部门将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的推广使用。为期1年的节能惠民政策推广被普遍看作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延续和升级,除刺激消费外,显然还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思考。
但家电企业有些过于“领情”。能效虚标、骗取国家补贴等丑闻显然已使这一政策变味走形。
而即便是2012年出台的“严厉打击”新规也缺乏足够的震慑力。按国家财政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节能家电推广工作的通知》,加大节能产品补贴监管和处罚力度——对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财政补贴的节能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将在媒体上曝光、予以通报批评、追缴补贴资金并加倍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取消推广资格,并追究企业责任人相关责任。对核查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第三方机构,将取消其核查资格。
此次格兰仕等企业骗取国家补贴,会得到怎样的惩罚?审计署透露,“已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9起,涉案人员41人,目前正在依法查处之中”。
但无论惩罚的结果与效果如何,似乎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知名企业肆无忌惮地频频攫取“不义之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