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乳制品企业的当务之急

2013-05-03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朱玉    点击:

  针对奶粉限购引发的热议,蒙牛总裁孙伊萍最近在博鳌论坛上发言,可以总结归纳为三层意思。一是责任:只有担起责任,才能把握机遇。中国乳制品企业首先要有责任感。二是机遇:乳制品是百姓之需。中国消费量巨大,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从市场购买奶粉。三是信心:用心做好品质,重获消费者信心。建立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确实任重道远。

  中国最知名乳制品企业总裁的发言,内容大致如此,但顺序不知是否如此。因为在所有内容中,无论讲多少,都应该抓住当下“信任”这一最核心的问题。信任是“纲”,其他问题是“目”,纲举目张。

  中国现在很多企业,由于与官场文化打交道频密,久而久之,也“官味”十足:一是比如讲话发言,往往也弄得自己象个官员。虽然很多情况下是“无奈”的事儿,但自己应该心里有数,别总是讲一大堆之乎者也,做企业的也跟着讲套话,不是一个“实业家”所应有的形象。二是讲话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特别是当一个企业成名以后,或者出了什么状况以后,企业老板讲话总是云里雾里,左一下右一下,不知所云。重点不突出,就不容易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公众对企业家进而对企业都会产生平庸甚至不良的负面印象。

  这位总裁所说的责任,就是空话,而她所说的机遇,不仅是套话,更暴露出一种商人特有的渴望。实际上,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我们知道当前最主要的焦点问题,并非“机遇”,因为机遇一直都在,而是信任问题。“信任”问题看似是社会共识,其实并不为然。对于一些垄断企业来说,你不信任它,又奈它如何?

  不是还得乖乖地购买它的产品吗?所以,在一些企业家那里,口头上说是信任重要,实际上利润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当前的利润更重要。因为“建立信任需要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中国企业实际上最怕“长期“,也最不愿意“投入”。进一步讲,表面重信任,实际重利润,这是对市场即对消费者的漠视。

  关于如何建立信任?市场上仍然所见不同。而更加令人不解的是:目前我们仍然看不到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在建立信任,重新获得消费者信心方面,有什么实际的作为。有吗?没看到。

  国务院新任港澳办主任王光亚日前吐槽说,自己有个4个月大的孙子,也需要吃从香港代购的奶粉,自己也是“限奶令”的受害者,他呼吁香港人与内地人要换位思考,互相体谅。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内很多高级干部也对中国国产奶粉极端不信任,甚至可能连“特供”也不信任。

  二是中国的乳制品市场的确关乎千家万户,市场巨大。

  面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所有的外部指责和企业自责都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只有付出真心去作为,才能挽回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货的自信与信任,至于具体如何去做,聪明的企业家们,一定有的是办法。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