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分配制度改革不能只顾眼前搞平衡

2013-01-07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伍羽    点击:

  任何改革,不单单是为了解决问题、缓解矛盾,更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回归正确的道路。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价值观密不可分,对其进行改革,更不能只是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只搞平衡,而是应更注重对当前价值观扭曲问题的修复,重新引导社会各个阶层及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及居民收入分配比重的调整。但具体如何改革,及具体方案何时出台,近期再次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而权威人士的言论,则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12月1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存在着收入此增彼减。要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必须扭转政府收入增长高的倾向,适当降低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则是明确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上述两位权威人士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发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是侧重平衡,即过快与过慢的平衡,过高与过低的平衡。而平衡则是“和谐发展”、“稳增长”等施政方针的集中体现。这种改革思路,显然无可厚非。但收入分配制度本身,实际上与企业价值观及个人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在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也必须考虑其在价值观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记得本人当年的初中政治课本上,讲到收入分配的原则时,有那么几个词让我记忆深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恰好是劳动体现价值的最基本价值观。但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偏离了这一最基本价值观。劳而不获、不劳而获的事实,变得越来越普遍,令人非常担忧。

  从企业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本身就占据着绝大多数国家资源,另外还通过影响政策等方式,限制民营企业竞争对手与其竞争。因此,国有企业的“劳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他们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攫取巨大收入。这种现实极大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活力,以及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对此,著名民营企业家冯仑讲的极为贴切,“做人得蹲着,做民营企业更得蹲着”。蹲着的结果就是:民营企业辛辛苦苦为那些不劳而获的国有企业打工,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劳而不获。

  从个人角度来看,现实中更讲究后台,讲究背景。

  目前,正处于一个“拼爹”时代。一个只有“穷爸爸”的人,付出再多,再努力,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毫无所获,长期为生存而奔波。另外一个拥有“富爸爸”的人,付出再少,再懒惰,但照样可以收入丰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另外,目前社会各阶层人员对政府公务员职位的趋之若鹜,也是价值观扭曲的一大典型事例,他们的目的显然是看中这个职位付出少、压力小、收入稳定的特点。

  三种现实,对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观冲击巨大。最基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在所难免。如何修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有所考虑。即采取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采取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遏制“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浮躁价值观的形成。

  办法其实真的很多,只不过是愿不愿意去想、愿不愿意去实施而已!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