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硬件性能被过分夸大宣传、强制内置应用绑架消费者选择权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消费者关心的显然不仅仅是低价,还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硬软件等综合使用体验。
2012年,移动互联网已经渐渐走入成熟期,移动电子商务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下一个有力增长点。
在这一趋势下,多家电商企业纷纷锁定移动终端商机,毕竟,有了自家的移动终端平台,无疑将吸引更多用户到其网上商城进行购物。
5月份开始,一些互联网大佬对外宣布将开始“不务正业”,转行做起了手机。
奇虎360、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公司集体高调宣布进军手机市场,再加上此前已经声名在外的阿里巴巴、小米、盛大……一时间,平民智能手机市场顿时沸腾起来。
互联巨头跨界“玩”手机成为国内互联网和手机市场上的亮丽风景线。
为了能够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互联网牌”智能手机将“低价高配”作为主打元素。
但在这个硬件性能被过分夸大宣传、强制内置应用绑架消费者选择权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消费者关心的显然不仅仅是低价,还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硬软件等综合使用体验。
小米手机可谓国内“互联网牌”手机的一大典范,特别是今年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大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定制版本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而日前推出的小米手机青春版则再次引起热议。
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手机也已被消费者所熟识。阿里云计算公司日前首度对外宣布,搭载旗下阿里云OS的智能手机产品,在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成功突破100万台。
而国内搜索引擎巨头百度迄今已经联手戴尔、长虹推出了两款搭载百度·易平台的智能手机——戴尔StreakProD43和长虹H5018,更于日前正式发布面向更多智能手机产品的百度云ROM,或将进一步增加百度·云系统以及百度应用的覆盖面。
那么,在如此声势浩大的背景下,“互联网牌”手机究竟胜算几何?
首先是“低价”策略。如今市场上智能手机新品迭出、有如潮涌。在此情势下,智能手机已非昔日的稀有物品,降价为大势所趋,这从千元智能手机的风行中可以窥见。
因此,互联网牌手机所标榜的“低价”并不占优势,恐怕很难凭此让消费者“掏腰包”买单。
其次是“高配”元素。这是一个硬件性能被过分夸大宣传的年代——在双核还方兴未艾之时,四核已成潮流,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核”战不断上演;智能手机屏幕越做越大,“大屏”已成智能手机的标配,更有平板手机不断推出。
双卡双待、超大电池容量等高配置也早已成为商家吸引用户的噱头……互联网商所谓的“高配”或很难让用户信服。
最后是互联网基因。如今,在智能手机中强制内置应用软件、绑架消费者选择权的情况已是见怪不怪,由此导致了智能手机系统性能降低、速度变慢,更有甚者会产生恶意软件吸费、扣流量等危害。
互联网牌手机虽然内置了丰富的应用,但在可以自主选择时,用户向来只会下载适合的应用,对于厂商已有的内置应用并不见得有兴趣。
由此足以见得,互联网商跨界博弈手机的硬件性能被过分夸大,恐难凭借“低价高配”和互联网基因等所谓“优势”与传统手机厂商相抗衡。
毕竟,消费者所关心的并不仅仅是单一的低价、单一的高配或单一的软件应用,而是包括高质量产品、优质售后服务和软硬件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用户体验和消费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