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重新思考媒体的监督功能

2012-06-06    中国质量万里行    向 西    点击:

  随着中国的开放,媒体越来越习惯于使用“舆论监督”这个词,并也着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但近年来却随着社会各类矛盾的普遍化,监督似乎越来越固化成“揭黑”的代名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应该受到舆论监督,但企业也需要舆论的支持,但支持什么?如何支持?企业的心事有哪些?媒体为何不可以多去关注呢?

  矫枉总是容易过正: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我们总是走极端。

  想一想过去:曾几何时,中国媒体上“祖国山河一片红”,看一看当下:各类媒体倾向一致:坏事太多,社会太乱,世界即将玩儿完。真是这样吗?不是的。

  退一步说,即使这是“最坏的时代”,但也一定是“最好的时代”。事物总是像一个硬币那样具有两面吧。

  中国社会走到今天,的确是积累了很多“湿毒”,坏的东西有很多,但这恰恰也需要更多阳光的照射才能排毒。

  随着中国的开放,媒体越来越习惯于使用“舆论监督”这个词,并也着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但近年来却随着社会各类矛盾的普遍化,监督似乎越来越固化成“揭黑”的代名词。真实的原因一是社会的确“黑”和“暗”的东西多了,另一个原因是媒体自身的“潜规则”。

  用行内的话说,你说好的没人理你,只有“打”、“揭”,人家才怕你,媒体才有影响力和“权威性”,你知名度才高,读者爱看,广告才多,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吗?

  其实,“监督”这个概念的本意并不完全指“监视”坏的东西而忽视好的一面。

  为了回到常识,有必要这样啰嗦一下:百度上看,监督:(拼音jiāndū,英语supervise)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做企业管理的人或者干脆说做任何事情的管理者都应该知道,批评的同时,还要有赞扬,所谓一褒一贬,有负面典型还要有正面榜样。媒体作为信息和舆情的管理者,更要有明确的“抑恶扬善”的意识和行为。当下问题的核心是,扬善太少。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内在助推力量,这种做法至少是不科学的。

  就算不这样愚笨地从概念出发,单从媒体的现实功能来看,满眼灰暗的内容,的确会引导人们误入悲观甚至恶劣的情绪。

  前几天网上传江苏启东中学一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痛斥当下教育体制,一点没错,这种勇气和智力值得肯定,但从另一方面讲,中学生一味抱怨社会,作为尚未入世的孩子,也十分令人心痛,并且惊异于他的这些愤怒从何而来,无外乎一是家长,二是学校内部环境,三是各类媒体。

  说到家长,顺便也提一句:不要当着孩子面谈论太多单位和社会上不良信息,特别是孩子还处在中小学时期。身边有不少例子,家长回家骂单位、骂社会,孩子也就会变得愤怒而焦虑。

  为了孩子,媒体也要换下思路:美好向上的东西该多报道些。我们常说不让孩子看电视,怕孩子“学坏”,现在能让孩子“学坏”的信息过多了。

  事实上,我们身边,我们单位,美好的东西真的是那么少吗?

  从社会角度看,监督那些坏人坏事不能放松,但那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媒体怎么就看不见呢?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应该受到舆论监督,但企业也需要舆论的支持,但支持什么?如何支持?企业的心事有哪些?媒体为何不可以多去关注呢?

  当社会主流意识纷乱的时候,作为媒体“左”“右”为难,冷静和平心静气地寻找正向的力量,不容易,但仍可以试试看。一味的情绪化并不解决问题。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