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争流量抢地盘式的跑马圈地却换不来转化率的增长,精准营销、提高产品品质、注重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文/丽 影
近日,一淘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全网B2C商家商品价格指数报告,分析得出结论是:“2012年网购商品价格上涨或成行业常态”。
该报告随后遭到京东商城的质疑,称“这是完全凭空捏造的毁谤行为,毫无事实根据,京东既没有也绝对不可能涨价15%,那纯属自杀行为”。
随后,有道搜索又加入争论的战团。据网易科技引用有道的监控数据披露:在过去九周内,京东商城、天猫(淘宝商城)、亚马逊中国等多家主流B2C价格上涨不足1%,当当网微降0.6%,新蛋涨3.1%;若剔除CPI上涨的影响,网购价格增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该报道指出,虽然京东商城家居类最高涨幅5.4%、书籍最高涨幅6.0%,运动器材和食品也有5.1%和3.5%的涨幅,但3C产品价格微降0.7%,使得整体涨幅仅为0.52%;当当网的图书价格期内涨跌幅均未超过0.6%,食品和化妆品出现最高达2.6%和3%的降幅,导致其商品整体价格微降0.59%。具体到涨价商品类别,书籍、首饰服饰及家居全面涨价,3C、食品、包类、户外运动及母婴用品涨跌互现,使得网购的整体趋稳。
一直以来,通过网上购物获得实惠已经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一种消费方式。当各地物价上涨的时候,网络购物成了许多人的“避风港”,一般人都认为,上网就能淘到便宜货,比在线下实体商店便宜太多了。而电商们铺天盖地的促销宣传也让消费者“默认”了电商们的价格优势。但是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健全和发展,传统的吆喝式的营销方式已经逐渐成为过去。
不过,一淘网的“网购涨价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不禁要问,网购到底涨没涨价?
人人都说网购便宜,但是经历了2011年电商们集体疯狂打折促销后,大家似乎已经完完全全地将低价和网购两件事物画上了等号,而“涨价论”的出现恰好该让网上商城们好好反省一下:别老拿价格说事儿。
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网购的关键词无非那么几个:打折、物流、假货,看起来中国的消费者要求很简单:快速地买到便宜的真货。这让网上商城不约而同地把竞争焦点放在价格战、物流战上,但殊不知消费者还有更多的需求要满足。
我们借鉴一下美国亚马逊的经验,看看B2C的鼻祖是怎么做的:
在美国亚马逊购物,只有消费满一定金额才能享受免费的物流配送,配送时限通常是5天;想要配送快一点,可以,花79美元购买一年的高级会员资格,这样就能享受限时2天的配送服务;想买便宜货,可以使用定期购买模式,亚马逊会自动每6个月向消费者发送一次订购的商品,这种针对损耗性的产品有特殊的优惠,价格折扣约15%;想知道今天都有什么商品打折,只需要查看“Today’sDeals”即可,亚马逊全站的特价商品都在这里。甚至,亚马逊还为妈妈们指定了特别的折扣,只要你是妈妈,加入了妈妈计划,即可获得高级会员资格和额外的折扣。
相比之下,国内的网上商城除了拼价格外,就是拼谁送货快,殊不知还有更多的服务可以去优化。不说别的,就说每天的特价优惠,没有哪个国内的网上商城敢提供一个集合当天所有特价商品的页面供消费者查询,莫非在它们的眼中自己的所有商品天天都是特价?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涉水电子商务,对有限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更是趋于白热化,流量成本成倍增长,却没有换来高的成效,流量利用率低,整站转化率低仍然困扰着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