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车内空气质量有标准意味监管细化

2011-12-30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中元    点击:

  在室外空气质量好坏不定,让人时时担忧的情况下,汽车里这道最后的防线确实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

  凌冽的北风虽然寒冷,却终于吹散了北京弥漫多日的雾霾。当人们担心下一次PM2.5何时到来,空气质量标准该如何改写的时候。汽车业却率先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提上了日程。

  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将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前言中介绍说,该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内部苯系物和醛类物质的浓度要求,这是中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相关标准。虽然业内人士对该指南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尚存疑虑,但毕竟有胜于无。在室外空气质量好坏不定,让人时时担忧的情况下,汽车里这道最后的防线确实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

  虽然说室外空气质量欠佳,车内空气再好也难有质变,但摒除因生产工艺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车内污染却不可或缺。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检中心主任宋广生就《指南》对媒体表示,新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与汽车生产工艺和材料密切相关,个别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了有污染的胶粘剂、阻尼片等污染的材料,成为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指南》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生产企业对材料的选择和控制程度,有效处理消费者由于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引发的司法案件,保护消费者的产品质量权益和生命健康权益。

  这番话意味着,以后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不敢说是有法可依,但至少是有章可循了。开车的人在买来新车时,都会闻到一些气味。

  大多数时候,这些气味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但即使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混杂其中,一般人也不会敏锐到有所感觉。较为注意的人会在车内放置活性炭,柚子皮等吸味物质。而更多的人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指南的出台,正是替消费者补上了这一疏漏,同时也逼迫车厂在材料使用和制造工艺方面更加严格谨慎。

  不可否认,这一措施的出台将对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或者长期疏于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汽车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根据专家分析,会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但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无论如何都应该是车企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一切与之相悖或落后的技术材料方法都应加以摒弃和改善。以人为本,车内空气质量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但换个角度来看,《指南》本身就意味着它并未成为正式的法规,就车辆的环保问题,还有着诸多的空白需要填满。从技术角度来说,即使法规完善,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也是个难题。从目前车主出现质量问题检测难的普遍状况来看,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也面临这一门槛。谁来检测?依靠车厂的主动性显然难以完全让人放心。依靠检测机构,费用和责任又难分明。在中国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当下,这项事关诸多车企重大利益的措施势必引来各方的博弈。消费者如何才能指望在其中将自己的利益体现得最大化,恐怕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

  节能减排是未来趋势,但同时空气质量的改善也非一日之功。中国不能走先污染,再改善的道路,这样环境和社会成本均过于庞大。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指南在公众聚焦空气质量之时发布,可以说是顺时而动。

  汽车业一贯给人以污染大户的印象,此次如能借机做些事情,不失为扭转自身形象的妙招。种种质疑固然难免,多方期许也是必然。总的来说,势在必行。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