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段时间楼市调价过多过快,造成普遍的业主维权乃至围攻现象。业主围攻维权现象的背后,并不是不理解市场规律的无赖之举,而是基于对政策过度调控和舆论过度渲染的不满。
上海日前出台政策,任何开发商楼盘价格调整幅度超过20%,都要重新备案。此消息一出,马上成为各个房地产新闻网的头条。以致外界议论纷纷:在楼市下行的当下,这一做法明显是“管跌不管涨”。即限制楼市价格的过度下跌。
由此,有媒体纷纷指责上海违反全国一盘棋的楼市调控政策,擅自加以干预云云。网上也不乏应声指责之声。
由于近段时间楼市调价过多过快,造成普遍的业主维权乃至围攻现象。可以说上海的这一措施,是在借安抚人心来控制局面,本无非议。因为在正常的市场规律下,房地产的价格并不应该大幅度波动,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业主围攻维权现象的背后,并不是不理解市场规律的无赖之举,而是基于对政策过度调控和舆论过度渲染的不满。
身边朋友戏称,房子涨价,没买房的人不满,降价又让买了房子的人不满。没买房的人买了房又开始希望涨价。
结论就是:涨跌都不讨好,一团乱麻。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一切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问题很好解决。房价过高,是相对于收入和传统购房观念而言,也就是说,房价之罪并非独独在于商人逐利,也是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和对拥有房子的过热希望。市场中的各个群体本来就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寄希望于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虽然可能存在弊端,但也是相对来说最好的也是伤害最小的办法。
民粹主义在当下中国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但其真正能够起的作用和涉及的范围却并不是由概念上的主体说了算。
面对普通消费者认为价格过高的房地产市场,政府即出面调控,但结果买得起的人并没有增加多少。即使因此调控从而买得起房的人又开始担心:我买到手后房价再跌怎么办?虽说中国的楼市相当一部分属刚性需求,但多年的炒楼习惯和社会心理早已决定了,房子并不是用来住那么简单。楼市降价并不会促使无房之人立刻买房,更大的作用还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的一次妥协。
说到民粹主义,史上曾经有多位著名政治经济学者就指出:既不可完全屈服于国家主义,亦不可彻底倒向民粹主义。可惜的是,自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伊始,不少媒体以之为导向,报道方向和风格大致相同,其中原因固然可以理解,但由此产生的后果还是要由社会来买单。比如该次上海要求楼盘价格变动幅度超过20%需要重新备案一事,完全是地方政府对于楼市调控中不合理因素的一次微调,既是预防价格大起大落对市场和消费者产生的冲击,也是按照国家精神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措施。媒体客观分析即可,过度解读则大可不必,一来大部分媒体报道倾向习惯于肯定调控成果,二来在各种传播中难免变味,招致攻击批评。在全国一盘棋的打压楼市形势中,敢于冒尖稍作调整的,马上就会引来相当程度的非议,在上海之前,已有多地有此先例。
媒体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见效报道不少,但另一方面却鲜见提及。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房地产市场并不仅仅是卖房子,依靠其拉动的产业数以几十计。如钢材,水泥,家电,管材等等。最近温州实体企业成批倒闭,在探究原因之时,绝难排除房地产低迷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代经济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国家支柱产业大起大落,其他领域大受影响在所难免。另外,楼市低迷,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依靠盖楼为生的农民工主体:建筑工人大批失业。这一点,亦少见报道。最近一批大中城市因此导致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意味着正常的社会安定也受到了波及。
有一经典定义:媒体就是站在社会前进之舟最前端抬头瞭望的人,媒体的一切功用和服务都应以此为准绳。国家政策方向目前不容改变,但在社会舆论传播方面,基于客观事实,该作为的就一定要作为。不说冒天下之大不韪,至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如果一味以抢新闻为先,或者一有风吹草动便过度解读,变味深挖,则有失于媒体的公允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