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拼多多启动第三届“农货节”,设置“百亿补贴”“限时秒杀”频道超额补贴全国优质农产区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产区增产增收,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优质产地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人民日报》7月13日发文称,农业农村部调度数据显示,今年夏粮再获丰收,预计单产提高3公斤,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了解,今年“农货节”将在此前两届的基础上进行品质升级,“百亿补贴”将继续秉承农产品“零佣金”的宗旨,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的覆盖范围。
“农货节”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将覆盖400多个优质农产区,首批上线的精选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即突破1000款;“限时秒杀”“万人团”等流量引擎也将向此次活动大幅度倾斜,单日带来亿级的流量曝光,消费者通过“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入口,或搜索“农货节”即可进入专题页面。
“百亿补贴”累计上线超2万款农产品
拼多多百亿补贴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百补上线两年多以来,优质农产品商家已突破1万家,频道累计上线超过2万款农产品。”
数据显示,第二届“农货节”,拼多多累计为农产区销售近2亿单农产品。其中,“百亿补贴”全面覆盖“菜篮子”“米袋子”等涉农产品,包括水果生鲜、农副产品、肉禽蛋类等,最高补贴力度超过40%,成为农产品订单增长的新动力。
今年农货节,“百亿补贴”频道将进一步扩大精选农产品的规模,累计覆盖400多个优质农产区,首批上线的农产品即超1000款,包括寿光蔬菜、哈密瓜果、平和蜜柚、大连瑶柱、会理石榴、万荣苹果、枞阳鸡蛋、周至猕猴桃、洪泽湖大闸蟹、香格里拉松茸等。
“百亿补贴”持续秉持农产品“零佣金”政策,吸引了大批商家伙伴踊跃参与。
苏涛是第一次参加“农货节”的海产类目商家。
苏涛是一名复员军人,服役期间因意外造成重度耳聋,退伍之后,他无法正常参加工作,开始养殖扇贝,加工瑶柱。受“疫情”影响,线下渠道受阻,苏涛自家生产的瑶柱产品一度积压超过20吨,占全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危急时刻,苏涛开始在拼多多开店,顺利打开了新销路。
今年以来,苏涛店铺的瑶柱销量持续增长。在“农货节”首日,瑶柱产品单日销量暴增600%,并带动店铺其他产品销量增长超过270%。
“因为听力的原因,以前最怕与人当面沟通,而开网店不存在这一问题,沟通都在线上,没有交流障碍。”苏涛已经将瑶柱的主要销售渠道转移到了线上,谈到这一年的开店经历,他更有信心了。
和苏涛一样,首批报名“百亿补贴”的商家就超过2000个。从预售阶段来看,今年“农货节”期间,精品农货的订单量单日增幅均超过200%。拼多多百亿补贴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农货节”期间,“百亿补贴”对精选农产品的单笔补贴最高接近60元,补贴额度普遍超过30%。
重投农业基础设施 助力农货品牌升级
拼多多自创立以来,一直积极扎根农业,先后探索出“产地直发”“农地云拼”等多种助农模式,助力农产区直连全国8.24亿消费者,为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多项强农、惠农政策,也为拼多多等新型农业主体创造了稳定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1年第1季度,拼多多农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0%,单品订单超10万+农产品达到2645款,直连农户数超过1600万。
“今年的‘农货节’将重点推介品质农货,这也是平台助农的新尝试。”农货节负责人介绍,在持续为农产区拓展销路的同时,平台将通过对优质农产区精品农货、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不限额补贴,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拼多多“百亿补贴”相关负责人介绍,农货节首批筛选出超100款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从规格、物流和包装上进行品牌塑造,在全网低价的基础上再加补贴,全力推动品质农货。售后服务环节,大部分“百亿补贴”农产品均开通顺丰包邮,并提供坏果包赔等服务。
为最大程度确保农产品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拼多多持续建设冷库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匹配精品农货的供应链体系。“多多买菜”已实现了生鲜农产品24小时送达,并通过更好的品控和需求预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在农业科研领域,拼多多先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加坡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多个顶级科研机构、院士专家等科研团队展开合作,持续投入科学种植、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未来食品等。
未来5年,拼多多还将继续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农业机构合作,农货节负责人表示,推动新农人返乡创业,并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用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