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拼多多全面超越京东,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2019-11-04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昨天凌晨四点,美股收盘,拼多多大涨12.56%,市值达464.5亿美元,继今年1月后再度反超京东(446.46亿美元),一举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

  市值仅低于阿里巴巴(4492.39亿美元)、腾讯(3888.19亿美元)和美团(655.72亿美元)。

  拼多多不仅市值上超越了京东,体量上也超越了京东。

  在今年10月10日拼多多四周年会上,拼多多CEO黄铮就宣布过拼多多的真实支付GMV(成交总额)已经超越了京东。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阿里的敌意,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黄铮就怼了阿里的“二选一”。

  虽然一线城市很多朋友都还不知道拼多多,或者是觉得拼多多low,不屑于用,但在默默无闻中,它已经大到让你无法忽视,已经超越京东,威胁到阿里了。

\

  — 1 —

  拼多多的奇迹增长

\

  成立4年,拼多多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瞠目结舌,也让很多老大跟都汗颜:同样是突破1000亿的GMV,阿里用了10年,京东用了6年,拼多多只用了3年。

  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前的员工大会上,黄峥曾说过未来三年要在GMV上超过京东,如今这一目标已经比预计提前了两年。

  1、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 2、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户量突破1亿,获得B轮1.1亿美元融资,IDG资本、腾讯、高榕资本领投。 3、2016年10月10日,拼多多周年庆单日交易额超过1亿元。 4、2017年09月,用户超过1亿,月GMV超100亿,日均订单超过100万单; 5、2017年12月,用户数量突破3亿,成为仅次于淘宝,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6、2018年4月,拼多多获得新一轮30亿美金融资,腾讯领投,投后估值超过150亿,大约是唯品会市值的两倍。 7、2018年6月29日,拼多多提交招股书。 8、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240亿美元。 9、2019年10月24日,拼多多市值达到464.5亿美元,超越京东。

  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活跃买家数、GMV(成交总额)和收入大幅增长,年化GMV同比增长170.5%至7091亿元;年化活跃买家同比增长40.6%至4.83亿。

  从年度活跃买家数的增长看,二季度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分别新增了3990万、2000万、1080万活跃买家数,拼多多的新增活跃买家数比另外两家加起来都多。

  — 2 —

  拼多多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

  其实,疯哥也非常好奇,于是打开了拼多多的小程序,体验一下,不锈钢电热水壶15.99,南极人袜子8.46元10双,抽纸32包6.9,5斤柠檬4.84,拼购销量都到了10万+...

  这也太便宜了吧!拼多多是如何做到的?背后有什么商业逻辑?

  知名商业顾问刘润老师说:拼多多快速增长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从B2C到C2B,二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交电商。

  1、从B2C到C2B

  在过去,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抢一个资源,那就是流量。

  平台通过广告等各种方法,获得巨大的流量,为了让这些集中流量来了之后有东西可买,平台上就得有海量的商家和产品来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长尾需求,用户来了之后,通过搜索找到想买的产品。

  这些平台都是以搜索为核心,用产品去等需求,这是过去的电商逻辑,我们把它叫做B2C。

  但是现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已经把流量都瓜分完了,作为后进者,就算你产品再好,你想去流量池子里分一杯羹也几乎不可能了,那怎么办呢?

  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谈了自己对电商逻辑的看法。

  黄峥说,他曾经跟腾讯的人说过,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的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总成交额)。但是流量逻辑在今天已经不成立了。

  玩流量经济,你永远玩不过阿里,你得另辟蹊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叫做“C2B模式的社交电商”。什么意思?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它带来的爆发式的连接效率跃升,导致需求与需求之间,可以瞬间聚集,形成快闪快灭的“消费集团”,代表这些“消费集团”的职业,就是“砍价师”。

  拼多多上的卖家,其实本质上就是“砍价师”。

  淘宝上的卖家,都是代理商,需要自己进货、卖货和发货;而拼多多上的卖家,不进货也不发货,他只是收集起海量的需求,形成巨大的“消费集团”,然后代表这个“消费集团”,去找厂家砍价,团购商品,成交后由厂家直接发货。

  这么大的订单量,厂家不用做任何推广和销售,能节省下来不少成本,当然愿意把一部分利益让给用户,最终就能让你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商品,这就是C2B,它的本质是用需求找产品。

  2、以人为中心的社交电商

  那拼多多是如何瞬间聚集起海量需求的呢?

  通过社交关系。在这方面,没有比微信更完美的工具了。

  拼多多上的卖家,也就是“砍价师”发布了一款商品后,你可以直接买,比如直接买的价格是19元,但如果你想以更低的价格9块9来买,就得邀请5个或者10个朋友,一起团购。

  于是你为了更便宜,就把这个商品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或者直接分享给有相同需求的朋友。

  这样1个邀请5个,1个邀请5个,迅速裂变,就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无数小团,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集团”。

  拼多多获得流量的方式,是以人为中心的迅速裂变,它用商品的便宜,购买了你的社交关系,流量成本几乎为零。

  拼多多创造了一种新的逻辑:以人为中心的电商,“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所以,拼多多的App里没有搜索,也没有购物车。

  用黄峥的话说,把今日头条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 3 —

  拼多多还能持续增长下去吗?

  当然,拼多多在迅速长大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在商品质量、用户体验、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力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尤其是在真实支付GMV、市值超过京东后,拼多多接下来可能要对阿里更大的竞争压力。除了“二选一”,其他方面的持续打压不可避免的也将持续涌来。

  拼多多能打赢这场仗吗?

  ​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