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中国 > 综合 >

“80后火山院士”的科技经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

2024-01-17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人物简介: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主修地质年代学、火山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环境学,是我国火山学研究方面唯一的院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

刘嘉麒在接受采访。李颖/摄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火山地质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研究,发挥智力和科研优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多项新技术研发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将“小石头变成大产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除科研外,刘嘉麒还长期致力于科学普及,利用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作科普报告,曾被评为北京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刘嘉麒院士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普及知识,受到广泛关注,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火山爷爷”。

  火山喷发对气候影响巨大

  走进刘嘉麒的办公室,占据最大位置的是进门第一眼就被震撼到的“书墙”,密不透风的书架高度接近天花板,书架对面挂着一幅壮丽照片——蓄满地心烈焰的尔塔阿雷火山。而这位“火山爷爷”身着深色夹克,精神矍铄、笑意盈盈地端坐在书桌前,将火山地质知识、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娓娓道来。

\

刘嘉麒办公室的“书墙”。李颖/摄

  记者: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天气和气候,比如雾霾、全球变暖等。您研究火山几十年,请问火山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影响?

  刘嘉麒:这个问题很重要。火山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具有挑战性的自然现象之一,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巨大的。火山喷发对气候可能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阳伞作用”,二是“温室效应”。

  在火山喷发期间,除了火山本身释放热量外,还会释放大量的岩浆和火山气体,当大量的气体和灰烬进入大气层,在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就产生了“阳伞作用”,好像在空中打了一把伞,使阳光很难直接达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表面接收的太阳热量就减少,气温可能就相对要降低,阴雨天增多;火山喷发时,除了水蒸气外,还有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一般来说温室气体平均比重比空气比重稍微高一点,不能上高空,所以就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温室气体层,这个温室气体层笼罩在上面之后使地面释放的能量及热量散发不出去,使地面温度增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

刘嘉麒办公室的火山照片。李颖/摄

  当火山喷出的硫化物和卤化物气体与高空臭氧发生化学反应时,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洞,使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地表人类和生物;当这些火山气体与空中水蒸气结合,能产生酸雨,破坏地表的生物和建筑;当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还可能会造成全球性、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界产生重大影响。

  先进仪器要买也要自主研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升级迭代,许多行业的研发开始进入“深水区”,甚至到了“无人区”。我国越来越多重要领域的仪器设备接近或者处于世界科技前沿,但火山研究的大部分大型测试分析研究仪器却是从国外购买的。如何解决设备“卡脖子”问题,无疑是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的题中之义。

  记者:火山研究,除了要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最重要的还是要做一些测试分析研究。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比较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是买来的,您认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刘嘉麒:搞科学研究必须得做实验,很需要这种大型仪器设备,并且仪器测试水平越高,得出的研究成果也越精确。但就像你说的,现在我们好多科研仪器是从国外买的,这个用起来虽然很方便,但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果完全依靠别人,人家制造了,并且卖给你,你就有;不卖给你,那你就没有。所以我认为,在购买外国仪器的同时,还得想办法自己研制。当然现在有些单位也在研制,但相对来说还不够,还需要加强。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不懒不笨,尤其现在也不差钱,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具备,如果重视,而且加强这方面,就能够把这件事做成、做好。

\

  创新和创业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数量近年持续快速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仍然严重偏低。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尚存运转瓶颈,使大量科技成果成为“展品”,科研价值难以形成生产力。

  记者:谈到科技创新,就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目前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打破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之间的藩篱?

  刘嘉麒:科学创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做别人没做的,或者是别人做不好的,你能做好,这才叫创新。任何搞科学技术的人都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有发展,而且真正搞科学技术的谁都不想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都想比别人强,都想有新的发展,这是对科学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基本的价值观。

  而科学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应用,要促使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很重要,但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有了理论创新,就要指导创业,使创业形成产业化,才能使科技创新变成财富,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创新和创业必须密切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目前看,科研机构做创新的人很多,国家投入也较高,但从“创新到创业”方面相对较弱,创新和创业结合得不够,甚至脱节,造成“两张皮”的现象。其实,创新、创业同等重要。创业不能单纯靠企业家的自发行动,也需要国家的支持,使政府跟企业科研人员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创业。

  生态文明对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意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高要求,“生态文明”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记者:了解过您之前的报道,您在生态农业研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您看来,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生态文明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

  刘嘉麒:在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扮演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农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整个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科学技术是核心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农业也在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目前,我国在农业领域的减碳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碳中和/碳达峰的重大决策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中最核心的除了在能源方面改进外,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

  整个自然界的碳是循环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如果没有植物,没有生态,就没有碳的循环。所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文明对于气候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做好这两件事情,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对生态和气候环境也能起到良好作用。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划长期发展。近些年,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很高的高度,并确保政策落地和执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理念,生态文明的发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科研和科普两者相辅相成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从事地质研究与科考已60多年的刘嘉麒,踏遍了祖国山川和全球七大洲、五大洋,把一生献给了地质科学事业。他亦挤出时间,深耕科普领域20多年,被公众亲切地称为斗志昂扬的“80后火山院士”。

  记者: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您既做科学研究,也做科学普及,您觉得怎样才算把这两件事做好了?

  刘嘉麒: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天职,科学家有义务肩负起这份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中作贡献。

  我是做科研的人,我认为科研的本质是创新,科学普及是把科研成果传播给公众,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只有被广大的群众掌握,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科研和科普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学研究是科学普及的前提,没有科学成果,很难做到科学普及;科学普及是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放大,只有科学成果被应用、被放大了,你的工作才有用。

\

  刘嘉麒参与“海淀科幻少年说”活动。

  科普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搞科研的人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讲给公众,一种是将其他专业知识“再包装”传播。包装很重要,但科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不能走样、掺假。科学普及对净化社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放弃了科学普及的空间,伪科学就会快速占领大众的空间。

  我经常说,科研是精英科学,科普是大众科学。科研不是谁都能做,也不需要谁都做,需要少数精英来发挥他们的智慧;科学普及是大众科学,做的人越多越好,而且形式越多越好。所以,这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普不光要内容丰富,形式也得丰富,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我会继续和更多的年轻人分享有趣的火山知识和地球科学进展,引导更多的人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