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南北方冬播收官,中国农村老百姓进入2012年的农闲时期,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肥料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们却异常忙碌。11月9-11日,国内复合肥行业的年度盛会——第十三届磷复肥产销会在山东潍坊举办,中化肥料、开磷集团、瓮福集团、史丹利复合肥等国内知名复合肥企业悉数亮相,展厅内外共上千家磷肥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参展,规模可见一斑。
肥料、种子、农药等各类产品的展览会、对来年农资市场分析预测的论坛、判断农资产品质量标准的专家分析论坛进行得如火如荼,让肥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们应接不暇,他们除了现场亮身特色和优势之外,更是在不断寻找自身的生存状态,守望行业的“春天”,呼唤政策的调整。
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肥料市场“马太效应”愈显——大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继续受挤压。据了解,目前国内有9家复混(合)肥企业的产量超过了100万吨。2011年磷复肥行业前十名企业产量之和占总量近50%,磷酸二铵前五家企业云天化、开磷、瓮福、宜化和六国化工产量之和占全国磷酸二铵总量的61%,三元复混(合)肥和磷酸一铵前十名企业的产量之和也占总量的50%。
与此相应的是,产销会期间,记者从多家参展的大型磷复肥企业了解到:多数磷复肥骨干企业在行业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10%左右的销量同比增长。史丹利和湖北新洋丰销量大约增长30万吨,湖北鄂中、祥云等品牌企业的销量增长率基本在10%左右。而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滑。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晓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4000多家复合肥企业中,有不少复混肥企业虽然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但已处于停产状态。
从目前来看,尽管肥料企业在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境况下,行业普遍追求扩张粗放战略,国内肥料市场表面上遭遇调整与整合。伴随着行业调整的阵痛,肥料市场里的各种造假手段,更让肥料企业、行政执法部门苦不堪言。此时,企业想要生存,想要长远发展,还是先踏踏实实的把产品质量做好,经得起农资行业“质量万里行”的考验,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
产销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在会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流通效率,加强质量监控、推广科技施肥”将是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那么,从长远来看,面对挑战,以品牌建设为先导,规范经营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走强。大型生产企业加大产业链,从原材料涉及的原煤、矿石等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到连锁店、直营店等销售模式的延伸,逐步加大对市场风险的掌控能力;基于肥料的区域性特点,中小企业可转型成为大企业的贴牌加工基地。
正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期望的一样:磷复肥行业要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在低价位求生存,在低增长中求发展,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向的转变,搞好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质量安全环保,借助全行业的智慧破解经济运行中的难题,积极主动地打好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战,尽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