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萝卜滞销,5分钱1斤没人要;山西泽州大白菜成片烂在地里;河南6分钱的大白菜无人收……今年开春以来,全国多个蔬果主产区纷纷传出大面积滞销的消息。连续几年的“菜贱伤农”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与省外部分农产品滞销的情况相比,我省蔬菜产销顺畅,菜价暴涨暴跌的情况并未发生。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我省作为蔬菜生产大省,通过外销这一手段,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证本地市民在有菜吃的基础上外销盈利。而如何保证“云菜”顺利外销?答案是:信息引导合理种植、打通买家渠道、强化深加工环节等等,每个环节必不可少。
现状
每年外销蔬菜1200万吨
记者从省商务厅和省农业厅了解到,目前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300万亩,年产蔬菜2300万吨,外销量达到每年1200万吨,我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云南蔬菜种类多达上百种,品种数以千计,年产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据昆明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昆明市蔬菜播种面积144.1万亩,总产量272.76万吨,产业总产值75.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40.59亿元,蔬菜外销207.3万吨,外销占生产总量的76%。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9.8%。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以及内地70多个大中城市及台、港、澳地区。
市场
产销稳定价格波动正常
旱灾同样困扰了今年的云南蔬菜生产工作,3月份,叶菜类蔬菜因天气影响上市量减少,价格涨幅明显超出其他品类的蔬菜。除去旱灾的影响,截至目前我省蔬菜产销及批零价格均相对稳定。
从昆明市场来看,5月至10月呈现产量增长的态势。据昆明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随着天气转暖,全国各地蔬菜生产逐步恢复正常,蔬菜上市量逐步增大。5月份菜价总体趋稳,但由于沿海及东部地区受强降雨影响,蔬菜价格出现短暂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随着蔬菜上市量上扬,菜价步入正常下行区间。昆明11月份地产蔬菜预计上市量31万吨,有12个大类近70个品种。
总体来看,今年我省蔬菜产销情况稳定,生产周期性的价格波动正常。
分析
产品滞销 因信息不对称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农户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蔬菜滞销的最主要原因。
华洲蔬菜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唐少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地区农民种植没有产量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所以造成供求上的落差,菜价波动就比较大。他表示,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该实行“公司+基地+专营合作社”这样一种方式进行蔬菜生产。在试验示范基地中科学研究出种植的标准,再推广给农户,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定量,为农民节约成本,也避免了产生供求不平衡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与国外客户合作积极寻求新的渠道进行销售,减少中间商转手的程序,降低销售成本。
华洲蔬菜有限公司的这一做法其实并非个案。据悉,目前云南省蔬菜的经营方式已从过去的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蔬菜销售、加工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使蔬菜经营向订单方式转变。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1年云南省蔬菜订单面积达到了500多万亩。
蔬菜流通 不能单靠农户
一边是农民手中的白菜跌到按分卖都卖不出去,另一边是大城市居民依然没有感受到蔬菜价很便宜。蔬菜从农民手里经过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社区农贸市场等环节,附加摊入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等费用,其最终销售价格已经涨了数倍乃至于数十倍。通海金山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商刘总认为,出现滞销不是因为市场出现了饱和,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运输不得力、销售渠道不畅。
值得关注的是,出现蔬菜滞销的多个地区通过当地政府的订单推广以及农户的多渠道促销(如农民微博卖菜等),局部效果明显。由此可见,营销门路单一是蔬菜滞销的原因之一。
做好深加工 抵御暴涨暴跌
蔬菜是一种时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途中就会有损耗;吃不完的“盈余”蔬菜就需要通过深加工来保证甚至提高产品价值。
昆明市蔬菜在销往省外的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造成的损失率大约在20%~30%左右,普通的物流运输损耗可高达40%。因此,加快构建标准化冷链物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据悉,由昆明交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昆明空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的“昆明空港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部及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冷链物流商贸区。
在各项设施得以完善的阶段,“云菜”价值还未最大化体现,不少外销出省的蔬菜价格过低,在省外市场上架销售时,远远超出出省价格。“云南蔬菜外销量大,但往往外销的利润并不高。就拿菠菜来说,卖价是19元/公斤,新加坡的中端经销商转手卖给超市就可以达到50元/公斤,大部分利润都在他们那里了。”唐少华有些无奈。
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全年都能种植蔬菜。在3月至11月的销售旺季中,其他省份受到气候条件制约无法生产的蔬菜,但在云南仍然可以生产。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凭借这些优势,只要解决农户种植不规范、种植行业融资难等问题,“云菜”的发展空间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