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小型奶企逐渐不适合中国乳业发展需求。国内乳业面临新一轮“奶荒”。
为此,今年9月末,本刊记者就奶荒问题在内蒙古进行了相关调查,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奶牛养殖户利润越来越小,大批退出奶牛养殖市场(本刊第10期报道《奶农不赚钱大批退市,乳企成本增加》),这更导致了国内原奶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并且助推了国内乳品价格上涨。
如何应对国内“奶荒”局势?
同时又如何保证优质稳定的奶源供应?
本刊记者近日赴伊利集团进行了相关采访。
规模化牧场是奶源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现代牧业科技示范园区,记者看到,伊利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的挤奶,原奶在生产过程中完全实现全封闭。在整个挤奶大厅中,各关键位置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监控人员24小时进行监控,在牛奶从奶牛乳房中挤出的第一刻开始,就实现了全封闭,全程监控。
牧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奶源是第一生产车间。伊利加强源头控制,将产业链延伸到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等多个领域和环节,投入巨资进行奶源基地建设和质量把关。从2007年至今,伊利集团已经累计投入89亿元进行奶源基地建设,在全国建成标准化牧场1500多座,规模化的养殖比例达90%以上。”
他说,实现绿色养殖需要在奶源基地模式建设方面进行重大转变,伊利每个新建牧场均按照绿色养殖的理念推进原料奶质量安全、环保、零排放的建设标准,在所有牧场全面推广“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改良、统一防疫、统一订单和全面服务”的“六统一、一全面”管理。
陪同记者采访的伊利集团综合管理部人士介绍:“伊利还通过投资与合作获得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在国外,伊利在新西兰的投资项目总投资11.03亿元,将于2014年6月份投产,达产后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另外,伊利还与美国最大的牛奶生产商DF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战略采购、牧场服务等方面长期战略合作,并就未来乳品相关项目建立了战略性优先权关系。在国内,伊利向东北重要原奶供应商辉山投资5000万美元,加强与辉山乳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东北地区原料奶供应。同时,2013年7月,亚洲最大乳业技术研究院落户伊利集团,成为中国首个乳业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同时,伊利与国内外的畜牧专家、畜牧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特别是在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奶牛繁育、兽医、饲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集团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738人,博士30人,硕士110人。
其中在技术中心开展研发工作的高级专家5人,博士13人。”
他介绍说,“伊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在持续加强奶源基础管理的同时,能带动整个中国乳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型和升级。”
“我国乳业竞争原本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之说,但随着乳业的发展,这一说法眼看就要被‘得优质奶源者得天下’所替代。确实如此,十几年前,以小型奶站扮演着原奶供给的主力军角色,他们逐渐已不适合我国乳业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牧场。这既符合实际需要,也确实为奶源发展的必然方向。”
培育优质奶牛提高牧场奶牛日产量
黄色的耳牌是小牛的身份证
在牲畜界,近亲繁殖实为大忌。为了实现优生优育,伊利集团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等国家引进母牛,另外,从美国、加拿大和德国进口冻精。这样一来,犊牛的父母便分别来自南北两个半球,不但完全避免了近亲繁殖,小牛犊的身体也非常棒。从国外进口的奶牛到国内后要首先进入隔离场,进行45天的隔离检疫,一是让奶牛适应季节转换和国内的环境;二是检查牛是否有传染病等,防止国外牛的相关传染病传入我国。
#p#副标题#e#
伊利牧场在奶牛繁育方面,并不是简单的南北半球跨国联姻,而是要根据奶牛的具体情况,为其找到最合适的冻精,实现科学匹配。
伊利的牧场管理员赵国梁是一名靠养奶牛供出来的大学生。他1980年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的一个奶农家庭。靠着家里的7头奶牛,兄妹三人分别上了中专、大学。从内蒙古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赵国梁到伊利牧场担任管理员。
“比如说,新西兰的奶牛个头偏小,产奶量相对较低,但牛奶的理化指标高;对这种奶牛,就可以为其匹配美国冻精,由此产出的后代体型增大、产量提高,理化指标也很理想。”这就是赵国梁所说的“匹配”。
以此类推,对于个头大、但蹄病多的奶牛,则需要选择后代蹄病少的冻精;牛奶蛋白质含量低的奶牛,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冻精,提高奶牛的蛋白质含量。
当然,选择这些冻精可不是凭感觉,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赵国梁介绍说,美国荷斯坦协会通过后裔测定的方式,汇集了大量优质种牛的冻精,即测定其“女儿们”的各种指标,包括体型、产奶量、牛奶的理化指标等,测定结果为牧场奶牛的冻精选择和匹配提供了科学依据。伊利由此选到不少优质冻精,为繁育出健康的牛宝宝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赵国梁说,目前国内已经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用好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关键在于理念——是让牛舒服还是让人管理方便?他总结了养牛五原则:“免受饥渴,让奶牛吃的好喝的好;生活舒适,奶牛住得舒心;表达天性,奶牛无忧无虑地生活;没有悲伤和恐惧感,不打牛不骂牛;免受疼痛和疾病,及时为奶牛防疫和治疗。”
当年赵国梁家养殖的奶牛日产量30斤,而如今赵国梁管理的牧场的奶牛日产量能达到60斤。
产奶量提高 “稀释”增加的成本
伊利优质奶牛
基于规模化牧场的科学管理,对整个牛场来讲,还有其他固定的成本,包括牛室以及很多的固定成本。
在影响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中,“奶产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牛场的唯一产品是牛奶,是牛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奶产量越高,成本被“稀释”了,因此利润就越高。那么产量越高对这些成本的稀释程度越高,牛场利润也就突显出来。
相比小型奶站,规模化牧场在奶牛科学化管理、奶源品质方面优势明显。首先,规模化牧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有专职兽医照顾奶牛身体,即便是小病小痛也会被及时发展并给予治疗。此外,规模化牧场在奶牛舒适度方面加大力度,所谓优质牛奶来自舒适的奶牛。奶牛身体健康,牛奶品质自然得到保障。其次,大型牧场统一饲喂,并严把饲料入场关。粗细饲料按照6:4的科学配方配比,保证奶牛吃到的每一口粮食都符合绿色、健康的标准,为其产出优质奶源进一步打好基础。
相较而言,小型奶站的管理水平低下,部分管理者对科学饲喂,奶牛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粗饲料的品质较低,虽然很多人明白好的牧草对奶牛比较好,但由于成本高往往在最终选择时还是买了便宜草;饲养管理差,理念落后;缺乏疾病的防范意识和有效控制措施;牛奶品质差;缺少繁殖管理技术和监控系统;低估了舒适度对产奶、牛群健康和繁殖的影响。由此而见,小型奶站运营成本、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再适应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反过来看,小奶站的步步退出,将倒逼我国乳业发展必将向牧场规模化、集约化管理,这才是我国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且发展趋势已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