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在西班牙创立以来,怡思丁ISDIN一直以药房渠道为主要阵地,其在西班牙合作的药房多达上万家,在实体渠道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201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怡思丁选择了电商渠道切入,电商以70%的占比成为怡思丁在中国市场的主力渠道。
就在国内CS渠道出现客流大幅下滑,尤其在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化妆品店被迫关门的形势下,怡思丁却提出一系列拓展CS渠道的重要计划。
是怡思丁要甘当逆行的勇士,还是对化妆品实体零售的看好?
△ 怡思丁渠道总经理郑燕妮
在怡思丁新搬迁的广州办公楼里,怡思丁渠道总经理郑燕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多维营销加持专业产品,疫情中保持稳步增长
其实,即使没有疫情影响,2020年也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尤其随着国际美妆巨头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进口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怡思丁来说,也早早就开始准备,以应对风起云涌的国内市场。
一方面,怡思丁从消费者出发,第一时间洞悉市场需求,其明星产品“五星防晒水”,正是因为深入捕捉到消费者对高倍UV防护、轻透配方防晒产品的需求,加上温和环保的配方设计,自上市以来迅速占领市场。同时,怡思丁提出“量肤定制”护肤理念,成功推出防晒水产品后,继续围绕抗光老化这一护肤理念,深挖消费者晒后修复、专业防晒等细分需求。其防晒喷雾、卸妆水、安瓶精华等产品都成为爆款。
据郑燕妮介绍,疫情以来,怡思丁没有特意去新推一些针对口罩脸、酒精手的专用护肤品,但怡思丁本身有丰富的皮肤修复、舒缓敏感类护肤品,长期积累的好口碑使得消费者会主动将这些产品作为“疫情专用护肤品”去推荐。
另一方面,怡思丁也在积极尝试多维度与消费者对话。在电商平台强化渠道与营销的结合,邀请品牌代言人做客直播间参与新品首发活动,同时与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合作,通过制造话题、热搜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怡思丁与屈臣氏等门店的合作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邀请明星到店、与线上商城合作直播,吸引门店线上会员进店。
怡思丁本身拥有深厚的医学研发背景,因此一直十分重视与皮肤科专家进行科研共创。国际范围内,怡思丁医学咨询委员会(MAB)拥有100多名自身专家团队,为公司决策的制定和关键项目和技术的开发提供专业指导,以确保新品的安全与功效。在中国,怡思丁积极参与皮肤学专业研讨会,吸纳领先的科研成果,并且与中国的皮肤科专家及药剂师保持密切合作,发布了诸如《防晒与光防护临床指南》、《防晒指导手册》、《2020化妆品店防晒白皮书》等致力于国内防晒市场的科普用书。
正是这些稳步推进的准备工作为品牌打牢了基础,今年怡思丁在中国市场仍保持着稳步增长。
心系CS渠道,明年将全面发力线下市场
在国内化妆品市场,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口品”是品牌宣传的一块重要筹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班牙品牌,怡思丁却一直致力于努力融入中国市场。
从药房到中国的电商,从线上到线下,怡思丁都在将品牌文化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消费者需要在实体店体验产品、感受品牌文化,尤其是对于那些还不了解怡思丁的消费者来说,只有通过线下面对面接触,才能树立起对品牌的整体认知并建立起与品牌的联系。”
而今年疫情期间在线上市场的增长,则让怡思丁意识到,这份成果正是源于长久以来品牌在线下积累的影响力。也因此,在一些进口品牌将发展重心逐步向线上转移时,怡思丁却开始对线下描绘出越来越清晰的蓝图。
“明年,将是怡思丁大力开拓线下市场,尤其是CS渠道的一年。”怡思丁一方面丰富了产品矩阵,引入四效合一的流量爆品——卸妆水,这款产品主打用尽量精简的成分温和卸除妆容,让肌肤自由呼吸。另一方面,制定了全年线下推广计划。从今年12月到明年10月,针对不同类型门店,怡思丁策划了路演、“防晒节”等系列活动,同时还将针对消费者防晒用品购买高潮,结合“618”节点将防晒推广提前,开展明星探店、店内直播等线上线下联动活动。
近两年来,国内消费者开始慢慢接受全年防晒的概念,但真正坚持四季防晒的人却不多。“需要品牌与渠道商一起进行长期的消费者教育。”郑燕妮透露,其实很多代理商、连锁店老板自身对全年防晒的概念也没有很完整的认知,也因此门店的防晒品仍主要集中在夏季销售。为此,怡思丁拓展CS渠道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进行渠道教育。怡思丁不仅有专门的市场团队到店为门店做培训和活动支持,还设立了培训部提供视频培训,除了针对门店BA的专业产品知识培训,还会结合消费者关注的护肤问题、流行趋势进行指导。
怡思丁全球CEO Juan Naya此前曾说,任何进口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尊重这个市场。”而尊重总是相互的,在用心耕耘的过去五年里,怡思丁已经收到了来自这片市场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