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推出,意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让驾乘人员得到保护。而高田由于使用了没有化学干燥剂的硝酸铵(工业炸药的重要原料)作为发生剂,高温和环境湿度均会影响其活性,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安全气囊可能无法完全打开,或是直接炸裂气体发生器,导致金属碎片击中乘客形成二次伤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造成17人身亡,180多人受伤。为此这一家80多年的老牌厂商因债务缠身,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申请破产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高田气囊的问题一共涉及了19个不同的汽车厂商,不仅仅是丰田、日产、马自达这类日系品牌,还有德国的ABB、英国的捷豹路虎和美国的通用等欧美大厂,甚至超跑法拉利和新能源厂商特斯拉也在召回之列。此次召回,不仅品牌的跨越幅度非常大,时间的跨度也很长,在2002年到2015年时间内出厂的车型均可能是目前已知的4200万辆问题车之一,问题气囊数量保守估计在6500万到7500万之间。
高田公司出产的气囊在充气泵内使用化学物质硝酸铵,具有爆炸性的该物质暴露于高温潮湿空气中具有易燃性,诱发金属筒炸裂,迸溅金属碎片可伤人甚至致命。受故障牵连,全球范围内约有一亿气囊充气泵和数千万辆汽车因潜在风险不得不召回。高田的长期合作商本田、丰田、马自达、三菱、斯巴鲁等众多企业都是受害者。在我国亦有广州本田、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郑州日产、四川丰田、日产以及长丰汽车等车企牵涉其中。
自2014年所生产的故障气囊召回规模不断扩大以来,高田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公司目前负债约合89.8亿美元(约合614.14亿人民币)。然而一家2016年仅仅实现营收仅约为186亿元的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均胜电子,为何敢于去碰这负债累累的高田?对于高田来说,这的确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均胜电子来说,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还是引火上身?
对于致力于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以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和方向盘总成开发的均胜电子来说,本意是希望通过继收购美国安全系统公司KSS后,进一步巩固在汽车安全产品市场地位,同时缩小与博世、大陆等跨国零部件巨头的差距,为其立足长远的自动驾驶安全计划铺垫。
但是公开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高田故障气囊已造成至少16起死亡和180起受伤事故。高田公司故障气囊最早从2008年开始召回,2014年至今召回规模逐渐扩大,全球涉及19个品牌、数千万辆汽车、约1亿个气体发生器,预计召回至少要持续到2019年。那么在高田的技术资产与所制造的麻烦这架天平上,想必均胜电子已经认真的称量过了。
当初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国人就曾为其捏了一把汗,都在揣度是否是“蛇吞象”之举?而今日之均胜电子欲收高田,其风险应该大于吉利收沃尔沃,因为前者只是出于经营问题,而后者高田是因为质量问题而身陷囹圄,且危机的幅度也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均胜电子敢于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想必是已经充分地权衡过利弊。对于整车收购吉利已经有成功案例,那么零部件收购方面,没准均胜电子也能为国人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