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昼夜轰鸣、运送钢材的大货车出出进进……这是在占地1000多亩、投资数亿元的内蒙古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下简称“内蒙亚新特钢”)每天都能见到的场景。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家大型“两高”(高耗能高污染)钢铁企业,竟没有最基本的生产许可证。从未经过官方检验的钢筋产品大量销往内蒙、宁夏、青海等地,而当地政府似乎对此持默许的态度。
“共用”河南亚新生产许可证
内蒙亚新特钢地处包头市石拐区,6月下旬当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接到举报赶到这里,入眼的是进进出出工厂的运送钢材大货车,门前则停着数排排队等待拉货的大货车。工厂门前巨大的广告牌上,庆祝公司“年产100万吨钢铁技术改造项目”的字样分外醒目。
这样规模的一家钢铁企业真的没有生产许可证吗?
记者了解到,内蒙亚新特钢主要生产盘圆及热轧带肋钢筋等产品。其中生产热轧带肋钢筋(螺纹钢)需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多位向外地运送钢筋的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从亚新特钢拉的热轧带肋钢筋销往内蒙、宁夏、青海等地,有质量合格证,但合格证是“河南的。”记者登上货车实地查看发现,这些热轧带肋钢筋上附有的铭牌显示——的确是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号码为XK05-001-00277,执行的国标为GB1499.2-2007。
公开资料显示,内蒙亚新特钢是“亚新”旗下公司之一,同属“亚新系”的还有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亚新钢铁有限公司、山西中升钢铁有限公司、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等。
问题是,内蒙古的厂家缘何用河南的生产许可证?这些热轧带肋会不会是从河南运送过来的呢?
记者设法进入了内蒙亚新特钢热轧带肋生产车间。在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中,记者现场看到,一条条烧的通红的钢筋从生产线上下来,工人们也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生产的就是螺纹钢。这意味着,内蒙亚新特钢热轧带肋钢筋的确是“生产”出来的。
而河南省亚新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受访时表示,并不能肯定内蒙亚新特钢是他们的“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他用“分厂”来定位此公司,并称“我们是一家,用同一个生产许可证没问题”。
不过,资深业内人士黄栋(化名)反驳了这一说法,他告诉记者,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公司可以自行申请生产许可证,也可以以母公司的名义申请,如果是后者,那必须在附件中注明由某子公司使用。
6月27日,车号为“蒙B116挂”的一辆运载约40吨热轧带肋钢筋、向青海去的大货车被公安部门依法查扣。拉货的冀姓司机向公安方面提交了“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品质量证明书”——上面并没有特别的注明。
“每个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资质、质量管理方式等都不相同,一家企业无法保证别的企业的产品是否合格,出借、共同使用某个生产许可证显然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黄栋说。
无证生产产品质量“无法监管”
6月28日,包头市下辖的石拐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涉嫌“未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而生产应发证产品”为由,依法查封了内蒙亚新特钢的热轧带肋钢筋生产车间,封存型号为16和20的热轧带肋钢筋共计14500吨。
尽管客户钢材被扣,生产车间也被查封,但内蒙亚新特钢总经理助理陈腾表现得十分淡定。他并不讳言“无证生产”的情况,“证一直在办着,”但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没能办下来”。
陈腾所说的“国家政策调整”,指的是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与企业的严控。从温家宝总理到李克强总理,从2009年到2013年,横跨“十一五”与“十二五”,中央已连续5年给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与企业上“紧箍咒”。
严控期间,内蒙亚新特钢何以能建成并投产,陈腾的解释是,其是当地招商引资项目,早就开始洽谈、准备,但因为资金原因,错过了审批的最佳时间。企业前期已有大量的投资,总不能让这些投资打水漂。
按陈腾的说法,内蒙亚新隆顺特钢2011年3月投产,年产量约为110万吨。而实际上,早在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
由于热轧带肋钢筋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自1985年起,热轧带肋钢筋就是首批列入国家产品监督抽查计划的产品,延续至今。
包头市质监部门是否对内蒙亚新特钢热轧带肋钢筋产品质量进行过抽检?石拐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告诉记者,无证生产的热轧带肋钢筋既然不“登记在册”,就不在监管序列,他们也就无法监督抽查。
“封存”的钢筋几小时后就被运往外地
内蒙亚新特钢无证生产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当地监管部门对此并非不知情。
2011年9月,包头市质监局就曾深入推进“利剑”行动,“坚决取缔和打击无证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重点产品的无证查处力度”。是年10月,在“中国质量新闻网”的“地方动态”中还有过如下报道:
“包头市无证生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棒材加工(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汽车挂车、碳化钙(电石)等产品上。”在“利剑”行动期间,该局查处了“内蒙古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钢筋案……执法人员现场查封库存产品,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停止生产,督促尽快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石拐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以前“也有人举报过,我们给包头市政府打报告汇报了情况”,但却迟迟没有回复,最后不了了之。
6月28日,包头市石拐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对内蒙亚新隆顺特钢的万吨钢筋封存15天。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当记者在石拐区质监局负责人陪同下前往公司现场了解查封情况时发现,在热轧带肋钢筋成品库,质监局白色的封条形同虚设——一辆大货车正在往外拉已“封存”的钢筋,司机告诉记者,刚装了约40吨的货,运往外地。
而此时,距离质监局查封仅仅几个小时。
石拐区质监局工作人员尴尬地看看记者,然后对内蒙亚新特钢总经理助理陈腾说,“不能往外拉了啊,封存了,不能拉了。”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阻止这辆货车出厂。
“我们已向包头市政府打报告汇报了情况,”石拐区质监局负责人表示,现在只能等待上面的批示。
市里批示有没有下来?“封存”超过15天的钢筋如何处理?截至发稿,记者未接到回复。
“两高”企业生存的典型样本
内蒙亚新特钢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可能性不容乐观。就在今年6月14日,履新不久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如果内蒙亚新特钢始终办不下来生产许可证又该怎么办?陈腾表示,这不是他能够回答的问题。
不得不说,无证生产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违规的高发病症。如今年6月被曝光的山西忻州华茂钢厂涉嫌无证生产,去年4月被曝光的河南安阳钢铁(1.59,0.01,0.63%)实业公司涉嫌无证生产等。
盘点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其中一部分是地方“招商引资”企业,一部分是地方“重点保护”企业。
如忻州华茂钢厂是“市委书记”的招商引资企业,安阳钢铁实业公司是“安阳市重点企业”。而内蒙亚新特钢也是包头市的招商引资企业。这些案例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监管不力。
事实上,尽管一直无证生产,内蒙亚新特钢仍在当地官学研界获得了充分的支持。据当地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7月,一高校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就与与包头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并举行了“亚新冶金人才共育基地”挂牌仪式。
“明知钢铁企业无证生产,地方政府却放任不管,甚至暗中保护、支持,这已不是不作为的问题了,是暗中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抗。”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李拓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地方主政者不惜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抗,或者阳奉阴违,还是惟GDP至上的畸形发展观、片面的政绩观所致。”
在李拓看来,内蒙亚新特钢是“两高”企业中国式生存的典型样本——“企业要效益,政府要政绩”,一些政府与企业之间心照不宣间达成了所谓的“共荣”默契,形成了一条微妙的“利益链”,监管自然形同虚设。而哪里监管松,“两高”企业就往哪里钻。
双面“亚新”
今年1月,“2.1亿天价嫁妆”事件曾沸沸扬扬。据福州新闻网报道,1月16日,福建长乐金峰镇金峰村一李姓企业家嫁女,嫁妆为2.1亿元的“创业基金”。而当天晚上的婚宴也摆了300多桌,“场面相当豪华”。
据报道,新娘是金峰村一李姓企业家的女儿,李家有多家企业,涉及钢铁、纺织、房地产等领域。
知情人告诉记者,此“李姓企业家”是福建人李景忠。他就是包括内蒙亚新特钢在内的“亚新系”钢铁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上述报道中还特别指出,“新娘家在金峰镇做过不少慈善事业,为该村和金峰镇的公益事业捐了不少钱”。为此,村里人想为其立座雕塑,或叫媒体做宣传,但均遭到婉拒。“女方家虽有钱,但为人十分低调”。
“他(李景忠)在家做好事、善事,老家的人确实是沾光了,可我们呢?”石拐区被内蒙亚新特钢占了地的村民说,“整天就像生活在一个脏乎乎的飞机场边上。”
记者实地查看发现,内蒙亚新特钢厂区和附近居住的村民只有一路之隔,巨大的机器轰鸣声、臭不可闻的污水、车辆来回路过扬起的漫天粉尘……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村民们只能默默忍受,“政府不管,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知情人指出,李景忠擅长和地方政府、官员等各方面打交道,搞好关系以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公开信息显示,李景忠是河南安阳市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曾获首届“感动安阳·杰出战略投资者”,安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称号。
当然,也不全是好消息。据2005年大河报报道,原河南安阳市公路局副局长赵艳廷因受贿落马,其中就提到,收受了时任安阳亚新钢铁公司董事长李景忠等人的贿赂现金。
“钢铁企业非法生产的动力如此强劲,表面上与政府监管不力有关,”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李拓博士由此质疑,“背后是否与某些利益集团利益甚至某些个人利益有关连?着实值得进一步调查。”
而他更担忧的是,“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棒落下那一天,‘两高’企业跑了,到时候只会是居民受害、政府负责、国家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