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田皇冠轿车的“暗召事件”,到苹果手机维修的“霸王条款”,再到爱玛仕等奢侈品销售不提供验货服务……一些国际名牌企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蛮横行为引发关注。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我国消费者心理不成熟固然助长了国际大牌的蛮横,但市场监管机制失灵、缺陷产品追究制度滞后、消费者维权机制不健全才是国际大牌敢于实行双重标准、公然歧视中国消费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期待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并希望消费者主动维护自身利益,铲除国际大牌“耍横”的土壤。
专捏“软柿子”
有网民表示,国际知名品牌在海外市场循规蹈矩,消费者确有“上帝”的感觉,为何进了中国市场行为就发生了“变异”?国际大牌为何一方面赚取了大量利润,另一方面却如此“傲慢与偏见”?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的集体力量确实不够,导致了国际大牌“柿子专拣软的捏”,以减少售后成本。同时,“盲目崇洋”的消费心理,以及国内品牌的“不争气”,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国际大牌“耍横”的底气。
网民“夏天”表示,国际大牌“耍横”专捏“软柿子”,一边“销量猛涨”,一边却“售后歧视”。以丰田为例:丰田皇冠轿车对有质量问题的汽车产品实施“暗召”,由此可能会损害部分不知情消费者的权益。实际上,丰田在中国的“召回风波”已非首次,早在2010年,丰田就因涉嫌在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实施不同的召回政策,有意“忽略”中国市场而饱受质疑。此外,苹果的“霸王条款”,爱玛仕等奢侈品牌无统一客服电话,诸多事例都严重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也有网民认为,国际大牌“习惯”了中国消费者的“软弱可欺”,但他们的这种态度在国外并不奏效。比如,2011年,韩国iPhone手机用户抱怨,苹果为故障手机用户更换的手机几乎都是二手翻新机,而不是全新的手机,该公司也不提供免费维修或退款服务,引发韩国“果粉”众怒。随后不久,韩国公平贸易委 员 会 表 示 ,苹 果 公 司 同 意 对iPhone手机在韩国的服务政策进行修改,以平息众怒。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也应该主动联合起来,集体抵制一些有违商业诚信的行为。
被“宠坏”的大牌
有网民认为,质量无国界,但在中国,一些国际大牌显然是被“宠坏了”。
署名李国民的博客表示,一方面,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洋品牌”开出诸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针对这些国际大牌的市场监管却始终没有跟上,检查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甚至将其产品质量依托于企业自律。由于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指望其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国外,相关机构对企业的监管很严,企业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将面临严厉惩罚,甚至被淘汰出局。但在中国,国际大牌面对的却是“稀松”的监管、低廉的违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他们良心发现,把中国消费者也奉为“上帝”,难!
也有网民表示,是中国的“盲目放养,缺乏管教”宠坏了国际大牌。比如,有关的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比较好的联动机制;中国的国家标准与国外不尽相同,检测手段有限,对一些产品的安全性等缺乏具体评估,而且缺乏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品牌形成约束力,包括舆论压力。
加强监管与维权
不少网民认为,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较低,导致一些国际大牌有恃无恐,公然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百般刁难。而在欧盟,触犯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将被 处 以 相 当 于 违 规 年 营 业 收 入10%的罚款。因此,指望企业自律很难让市场更加合理,必须给企业带上监管“紧箍咒”,从执法层面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处罚。
网民“心闵”表示,市场监管机制失灵、缺陷产品追究制度滞后,才是国际大牌敢于实行双重标准、公然歧视中国消费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首要一点是必须明确执法和监管主体,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对不诚信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大幅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形成对品牌的威慑力度。
也有网民认为,消费者维权机制不健全平添了国际大牌“耍横”的霸气。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共同诉讼制度,但消费者组织目前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消费者维权,而单个消费者在时间、对法律的掌握、成本等方面,都很难与一个跨国公司抗衡。所以,一定要在加强市场监管、强化产品评估的同时,打造健全的消费者维权机制,也便于消费者心理逐渐成熟。
(经济参考报(微博) 夏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