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5日电 (记者)端午将至,超市和卖场中粽子开始占据黄金货架。可与往年不同的是,记者走访发现,天价粽子似乎遭遇寒流,悄悄退出了市场,连往日红火的“空转”粽子券也失去了市场。
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从天价粽子到豪华白酒、高端餐饮、天价刀鱼、明前新茶,都似乎应声进入了下降通道。专家认为,“礼”性之所以出现偏离,是由于和权钱交易、受贿腐败牵扯在了一起;而回归本真,也需从源头和制度入手,遏止公款送礼的“手”。
包装更亲民天价粽难觅踪影
虽然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但记者近日在上海超市、卖场等地走访却发现,今年上市的粽子不仅包装朴素,价格也更亲民,往年高达三四千元的天价粽子礼盒似乎悄悄退出了市场。
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世纪联华、徐汇区的家乐福、闵行区的乐购、松江区的新华都等多家超市发现,简包装粽子和粽子礼盒各占半边天,简包装粽子大都为两只一袋,售价在9元左右。粽子礼盒多为10只到18只装,售价在50元至199元之间,价格比去年下降,也没有见到天价粽子。
往年,常打出粽子券或豪华粽子礼盒广告的五星级酒店今年也有所收敛。香格里拉酒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售的端午粽礼盒为218元/盒,包括6只粽子。而在去年,同样是6只装的礼盒粽,其售价为368元,跌幅约为四成。
在淘宝上,按照价格排序搜索粽子礼盒发现,2000元以上的粽子礼盒近期成交量全部显示为零,1000元以上的礼盒也鲜有成交,百元左右的粽子礼盒成交量都在三千份左右。而就在去年中秋节期间,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曾发现,不少店家曾推出2000元以上的月饼礼盒,内置6个月饼外加普洱茶、红酒、虫草花等商品,销售还挺红火。
高端送礼感受寒意
无论是不断创新高的销量,还是只涨不跌的价格,都曾真实反映了近几年奢侈品、名酒、高端餐饮和礼品所创造的“一飞冲天”的神话。不过,随着“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等一系列反腐新风吹过,高档消费似乎都感受到阵阵寒意。
“反腐和厉行节约的号召,给高档礼品市场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说,中国人很注重送礼,而且将贵和“心意”联系在一起,这种送礼经常和人情、腐败纠结在一起。
记者调查也发现,仍有一些商品似乎在顶风作案,包装中的浪费等现象似乎仍未杜绝。在上海市质监局最近的一次抽查中,“五芳斋”礼品粽、“金榜题名”宜宾五粮液、“汪满田”黄山毛峰等7件产品因疑似过度包装,被依法送检。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汪济奎说,虽然对这些包装材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大部分可以回收,但其中很多材料回收价值不大。一些包装公司看中其中的利润,专门为天价烟、天价月饼等设计礼品包装。
一位食品行业负责人说,虽然说选择礼盒包装是近几年来行业普遍的做法,但现在很不正常的是越来越多的“衍生品”也搭售进去。
遏制浪费还需制度保障
专家认为,造成包装中浪费难以禁止的主要原因,仍是送礼经济的不断发酵。汪济奎说,公务消费和送礼需求仍然是导致商品礼品化的重要原因。一些礼盒更具隐蔽性,由于在名称中并未定义为“粽子礼盒”,并不算违背国家的相关规定,还让传统食品成为一种“交际工具”。
但想要遏制这一现象,关键还得“治本”,即在源头上遏制,让礼品的“迎来送往”回归阳光化。
刘春彦认为,应从源头整治送礼歪风,对于节日变相送礼等腐败行为,加大监督曝光和查处力度。规定报销发票不允许开“礼品”等项目,必须标注具体的商品信息。同时向香港等地学习,将礼品金额限定在一定数目之内,超过这一额度,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以公款行贿罪论处,对公款送礼方和接收方,均以涉案次数反映的实际金额累计量刑。
而且,法律上对过度包装的规定虽有,却没有给出非常详细的处罚标准。商业连锁专家、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认为,过度包装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会滋生人们的攀比心理,对社会风气造成负面影响。过度包装甚至天价包装,本质上是一种带有强制性和诱骗性的行销手段。它加重了消费者负担,更扭曲了商品定价机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专家认为,政府应对月饼、粽子等这类商品实施重点监管,要求企业在包装上标明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如果未按规定贴标志,可采取下架暂停销售等管理措施,消费者对虚假标志可以进行投诉。
消保委专家认为,可以以碳排量作为标准,对多少食品重量规定可使用多少碳排放的包装产品,并强制企业将生产包装产生的碳排放数量标示在产品上,利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倒逼包装更加清洁。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