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家政服务人员,尤其是月嫂供不应求,不少家庭面临“千金难请一嫂”的情形。为了解月嫂市场的实际情况,记者进行了为期3周的暗访。并无任何育儿经验的记者在未出示身份证,无健康证、专业资格证,且未经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就被北京恩赐月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改大年龄,包装成了一名“中级育婴嫂”,并很快找到了一份月薪3500元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北京月嫂行业十分不规范,经验欠缺的月嫂假冒“金牌”月嫂的情况时有发生。
■准备
月嫂工作并无高门槛
1月17日至1月23日,记者自称一名找月嫂工作的阿姨,先后暗访了7家北京大中型月嫂家政公司。其中有4家公司称,因记者经验不足,需要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但因年前培训师较忙,让记者年后再来培训。另外,有3家公司对记者说,培训时间约为3到5天,随后即可入户。
之后,记者随机选择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北京恩赐月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进行进一步的暗中采访。北京恩赐月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对外宣称是专业从事国际高层的家政服务机构,共有近千名月嫂、育婴师、育儿师、母婴保健师,是北京家政服务协会团体会员。
■上岗
无健康证仍进入公司
1月23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海淀区远大路20号C座的北京恩赐月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该分公司的工作区域约100平米,有3个房间,一间房负责接待客户,另两间房分别是老板房和月嫂的宿舍。其中,约20平米的月嫂宿舍里共有四张上下铺的床,供未上户的月嫂住宿。
一开始,记者向公司老板高玲(化名)表露,自己想成为一名月嫂,老板马上回应:“现在当月嫂多好啊,供不应求,特别吃香,用不了几年就能拿到高工资。”老板简单询问了记者是哪里人,年龄多大,并未要求记者出示身份证、健康证。
谈话中,老板得知记者只会做简单家务,不会做饭,且从未带过孩子,没有专业资格证。不过,她还是对记者说:“你现在年龄小,当月嫂年龄都在30岁以上,你可以先做几年育婴嫂,积累些经验,年龄偏大些,再做月嫂。”
她举例说明,要成为月嫂和育婴嫂一点也不难。她公司的某月嫂在3到4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变成了工资8000元以上的金牌月嫂。“你做育婴嫂工资也不低,带两个小孩后,就能涨到4000到5000元。”
最终,记者答应老板先从育婴嫂做起,她要求记者交300元的公司培训费,并电话约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月嫂,称该月嫂会成为记者的培训师,对记者进行为期3到5天的培训。
□暗访
■培训
先找活培训只是走过场
1月24日至30日期间,老板高玲称春节前夕资深月嫂客户多,时间比较紧,因此没法进行培训。“老师不给你培训也没什么,咱们年前可以先找活,先以赚钱为主。”
在这过程中,同公司的月嫂李红(化名)告诉记者,她曾经参加过一些公司的培训和月嫂证的考试。“无非是教我们一些理论知识,每天上3个小时的课,但实践经验这块儿,根本没有什么教的。”
“那这样考试能考过吗?不是需要考月嫂证吗?”记者问。
“肯定能通过,考证其实就是走一个形式,如果你考不过,还能参加补考。”月嫂李红说,考试也都是考理论知识,“一般交了钱都能过”。
对此,老板高玲也表示,公司通常是根据个人能力培训3到7天左右,然后等待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组织的月嫂证、育婴证考证时间,分批去考试。月嫂证费用为1200元左右,育婴证为1600元左右。“只要交了钱,基本都能过。”
■包装
记者改年龄成中级育婴嫂
1月31日下午4点,老板致电记者,称有客户给该公司打电话,要找育婴嫂,要求是年龄在30岁以下,有带过小孩的经验,能做家务会做饭。老板认为记者可以,便让记者前往公司和客户进行“QQ视频面试”。
“视频面试”前,老板向记者收取了300元公司培训费,并称记者虽然没进行培训,但可以自己看看关于培训方面的书,如《母婴护理专业培训》等,记者粗略翻看,书中大部分内容为理论性知识。有月嫂告诉记者,“从这本书里什么也学不到,我都没怎么看过”。与此同时,老板让记者隐瞒年龄,将年龄由23岁改为25周岁,并要求记者和客户说,自己曾带过两个小孩,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当时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懂得育婴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一定经验。
按照老板的要求,记者和一位25岁左右的男客户进行视频见面,对方简单问了记者年龄等基本情况后,表示满意,希望记者和老板能够前去面谈。
■签约
首次上户月薪即3500元
2月1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跟随老板高玲来到客户的工作单位进行面谈。20多岁的客户王鹏(化名)出门迎接。王鹏告诉高玲,他在一家汽车店上班,是给公司领导请育婴嫂。
当王鹏询问高玲,她的公司在北京有多少家,共有多少员工时,高玲的回答十分模糊,说公司在北京有四五家分公司,她只是其中一家的负责人,总公司有多少人,她并不清楚。她所在的公司有约60到70人。(据记者所知,该公司的员工为40名左右。)
随后,王鹏向记者索要健康证,老板赶忙答道:“她的健康证刚到期,你如果想要,我们再办一个也行。”
王鹏提出可以自己出钱去医院对记者进行健康检查,老板表示,曾有客户也为记者做过健康检查,让王鹏放心,“我们每个育婴嫂的健康绝对有保障”。
“她经过培训吗?培训多久了?”
“公司组织的培训,十分正规,培训了一个月,并且其他课程她也跟着学过。”
经过一番交谈,客户王鹏表示放心,提出与公司口头达成协议,记者在通过为期三天的试用期后,将正式被聘用,每月工作28天,工资为3500元,月嫂家政公司收中间费800元。中间费将在记者被正式聘用后支付给公司,但记者并未上户,暗访也到此结束。
□现状
■客户:好嫂难求
换了10多个仅有1名满意
暗访中,客户王鹏告诉记者,他们领导家有一个2岁的小女孩,现在领导妻子又怀孕了,家里还有一位老人,因此希望找一个年纪在30岁以下能吃苦的育婴嫂照顾小孩。
然而,从去年到今年,他们一共找了10多个育婴嫂,令领导满意的却只有一位,现在这位育婴嫂回东北老家结婚了,孩子就又没有人带了。
王鹏说,为了找育婴嫂,他们和很多家政公司都打过交道,公司中介费有按照育婴嫂每月工资的20%、30%、50%收费的,甚至还有按育婴嫂每月工资100%收费的。家政公司收了中介费,答应的很好,说一定能找到一个年轻的育婴嫂,结果来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如果我们不满意,前两次,月嫂公司会给我们换。次数多了,他们态度就十分强硬,反正中介费他们已经收了,就不管我们了。”
王鹏告诉记者,这一个星期,他每天在网上找月嫂家政公司,最多一天见10个育婴嫂,但却没有一个育婴嫂能让他和领导满意。
■月嫂:好嫂难当
赚了钱的月嫂只是小部分
在记者暗访期间,名为李逸(化名)的月嫂向记者称,月嫂这个行业,虽然被很多人说是高薪行业,背后实则非常心酸,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赚到钱。
李逸今年45岁,河北人,从40岁开始做月嫂。李逸说,刚开始做这行,工资低,只有2800元钱,每天带孩子做饭,常常休息不好,还要看客户脸色。“做的年头久了,客户认可你,这还行。碰到不讲理、难缠的客户,你就只能忍着。”李逸说,其实很多月嫂在一开始就因为辛苦等各种原因退出了,真正坚持下来、工资涨上去的只是一小部分。
经过5年多的经验积累,目前李逸的工资收入也翻了3倍左右。可李逸告诉记者,虽然工资还不错,但由于长期要入户,回趟家很难,与家人很久没见了。“我并不认为这是个高薪的职业,赚的其实也是辛苦钱,挺不容易的。我就想劝你们这些年轻人,能不干这行还是不干,累。”
■中介:好嫂难养
好月嫂挂靠多公司求高薪
北京某大型月嫂公司的分公司老板张星(化名)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客户需求量越来越大,月嫂行业确实越来越赚钱了,各个月嫂公司相对也越来越正规。大部分公司都会让阿姨们去考月嫂证、育婴证等。不过,很多客户并不是很懂得看员工的资格证和健康证,没有也就无所谓。如果问起来,公司会说月嫂证或者育婴证已经批了,只是没有发下来。这样,一般客户都不会起疑心。张星透露,不光他们一家公司这样做,北京市场上的月嫂公司都会这样操作。
张星告诉记者,春节前的这段时间,是北京市场最缺月嫂的时候。现在来请月嫂的,一般找好多天都排不上。这个时期,很多客户只能花重金聘请月嫂及育婴嫂,不满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张星还说,现在中介公司也十分不好做,好多高级月嫂都是“老油条”,她们在很多家政公司都登记,很可能这些公司同时给她们介绍活,她们再从中选工资待遇最高的,一般每个月都能拿到8000元以上。
□行业协会回应
育婴嫂月嫂均须经过培训
记者致电月嫂证和育婴证的发证单位北京家政服务协会,针对恩赐公司的行为和说法,工作人员并未予以正面回应。然而,据透露,目前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及行业协会均无权利界定月嫂的职业资质,许多家政公司、培训机构看到月嫂市场红火之后,自己也搞培训、发证书,这种做法属违规操作。
据了解,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也曾正式发布母婴护理师岗位规范,对月嫂的岗位能力、培训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初、中、高级月嫂应具备初中以上学历。初级月嫂需有1年以上的月嫂从业经验,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40小时;中级月嫂需要有2年以上月嫂从业经验,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60小时;高级月嫂需要3年以上月嫂从业经验,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80小时。育婴嫂也需要经过相关的强制培训。
□专家说法
应开设月嫂网上查询系统
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月嫂行业混乱局面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月嫂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偏高,这说明我国服务机构体制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前物价水平,对家政行业价格划定合理范围,在该范围内可上下浮动,而不是由家政公司漫天要价。与此同时,工商部门应对家政公司进行综合整治,规范家政公司的管理。
王开玉说,要彻底改变市场混乱局面,首先应成立专业培训机构,这个培训机构必须是第三方,最好由政府部门牵头。可以由劳动部门或商务部门牵头,对培训进行权威认证。其次,还可建立一个全网系统,让客户在网上就可以查询月嫂的认证情况。
另外,家政公司应核对客户信息,本着为员工负责任的态度,详细了解客户信息,以免员工的安全无保障。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郑义顺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王苡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