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鸡”事件发酵 百胜原料供应链被指失控
■本报记者 张焱
“速生鸡”事件可能是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其内幕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揭开。
从粟海到六和
央视在“速生鸡”事件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11月23日,山西粟海集团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喂养白羽鸡45天速成的黑幕遭到曝光,“45日速生鸡”事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持续发酵将近一个月后,“速生鸡”事件一步一步地被深挖。之后的12月18日,央视继续揭露山东六和集团养殖白羽鸡滥用抗生素黑幕。而六和公司和盈泰公司正是肯德基[微博]、麦当劳[微博]的原料供应商之一。
随后,各地卫检部门采取行动,对相关涉事机构进行调查。其中,北京市卫生监督所表示,已对全市范围内包括肯德基、麦当劳乃至街头炸鸡腿在内的快餐业鸡肉制品进行全面抽检。一旦发现本市存在使用问题鸡肉制品,将立即停止其销售,并禁止再从问题鸡肉货源处进货。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针对贮藏山东六和集团肉鸡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对现库存产品立即采取就地封存措施。
央视还曝光山东六和集团收购“速生鸡”并配送给上海肯德基,1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披露了上海食药监局近日相关检测结果,显示百胜集团[微博]上海物流中心18日所检样品中,1件疑似检出金刚烷胺,已责令企业召回相关产品。据了解,金刚烷胺对高龄者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肾脏疾病者有副作用,大剂量对胚胎有毒性和致畸作用,属禁用兽药。
对于所购进的鸡肉是否来自粟海、六和或盈泰公司,有无质检报告等问题,肯德基的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而麦当劳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所使用的每批次鸡肉原料都经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且确认合格,官方声明则称“请大家放心食用”。
对此,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资深分析师马文峰告诉本报记者,“从媒体对粟海和六和等原料供应企业的报道,揭露了‘速生鸡’事件中的很多黑幕,可以说是把食品安全问题和原料供应链问题暴露出来。”
产业链谁来监管?
据央视报道,为避免鸡生病或死亡,白羽鸡从第1天入栏到第40天出栏,至少要吃18种抗生素药物,“鸡把抗生素当饭吃,停药期成摆设”,而养殖户把鸡交给屠宰场之后,屠宰企业的检测人员只是编造检验记录。
为此,马文峰认为,为什么国外的速生鸡一般没有问题,而中国的速生鸡一般都多多少少有问题呢?如果 “鸡真的把抗生素当饭吃”的话,那么整个产业链则要进行反思和整顿。
根据央视跟踪报道,目前一家名为山东六和集团平度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已经被责令停业并接受执法部门检查。据介绍,该公司主要负责收购屠宰附近养殖户出栏白羽肉鸡,并在加工后通过冷链运输至上海。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饲料龙头企业新希望全资收编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变更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更名前的山东六和集团历史资料介绍,该公司是双汇、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加工、餐饮企业禽肉产品的主要采购方,冷冻分割鸡肉产品曾受到采购地政府的最高认证。
26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18号公司已经开始调查,相关领导已经到现场办公,目前调查还在进行当中,很快会有一个结论。”
马文峰表示,“速生鸡”事件将新希望六和、肯德基等肉鸡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企业卷入其中,这暴露了这条产业链中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屠宰的监管、对于抗生素使用问题等,虽然监管的规定可能十分详尽,但是具体操作中则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目前国内鸡养殖大多是 ‘公司+农户’模式,即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等,由农户饲养,然后按固定的采购价向农户回收肉鸡。但这样做的风险是,如果签约农户违规添加公司规定外的饲料和药物,可能会危及公司的产品和产品质量。”马文峰认为。
内幕还有多少?
上海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出通报称,2010年至2011年,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委托市食药检所检测的样品中,有山东六和集团鸡类产品19批,经检验有8批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检测结果均以检测报告的形式报给百胜集团。
但是,百胜在明知“药鸡”存在的情况下,除了今年8月暂停与六和合作外,两年以来没有其他措施。而从2010年肯德基在自检中发现六和集团旗下临沂工厂供应的鸡肉产品抽检药残不合格后,到今年8月才与六和集团的合作,肯德基一共从六和集团进了多少吨鸡类产品则不得而知。
消费者对于“速生鸡”事件的态度不一,但大都表示会谨慎食用,或者至少是风头期间不会食用相关含有鸡原料的快餐。
本报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消费者,一些消费者搞不清楚“速生鸡”与“药鸡”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一些消费者则对洋快餐店的食品表现可谓“闻鸡色变”,表示“感到很恶心,绝对不会再食用这些食品了。”
马文峰认为,涉事企业则需要向消费者进行深刻道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不论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都是急于撇开和涉事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且称‘如果发现任何不合格的原料,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并严格处罚供应商’,但是每次通篇的声明很难找到‘对不起’或者‘道歉’的字眼。”
业内人士则称,可以说,养殖场永远是个谜,一方面,相关的规定十分完善,但另一方面,在养殖场等地则十分难以监管。
马文峰指出,“现阶段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企业有恃无恐,因为处罚的力度远不及违反食品法规所得的利润。‘速生鸡’事件可能是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其中的内幕正在一点一点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