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监局发布第三季度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首席记者 路红
核心提示
昨日,省质监局发布今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抽查产品主要包括食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其中合格产品2513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9.1%,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降低。而瓶(桶)装饮用水的产品批次合格率仅有36.1%。
1
食品质量总体下降
第三季度,共对13种食品实施了省级监督抽查,涉及872家企业1680批次产品,合格产品共1432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5.2%,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1.3%,较第二季度均有所下降。
抽查的13种食品中,速冻面米食品、肉制品、食醋、酱腌菜等4种产品批次合格率为100%。乳制品、含乳食品、蜜饯、酱油等4种产品批次合格率高于90%,产品质量相对稳定。
腐竹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100%,但批次合格率只有11.1%,问题出在了标签上。同样,月饼及馅料、豆制品、瓶(桶)装饮用水等产品,都存在标签不合格问题。主要是企业对标签标识不够重视,对标签应标注内容理解不够准确,未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标注产地。瓶(桶)装饮用水批次合格率只有36.1%,问题多多。
据分析,在248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共查出不合格项目316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有微生物、标签、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等。
微生物项目不合格产品共137项次,占总不合格项次的43.4%。其中瓶(桶)装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问题较为突出,有116项次。主要原因是:个别企业生产条件较差,不具备生产必备条件;企业未按操作规范组织生产,空气净化设备成了“摆设”,旧桶回收后未按要求清洗、消毒;部分企业质检设备简陋,检验人员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理化指标项目不合格产品共51项次,占总不合格项次的16.1%,其中瓶(桶)装饮用水,就有35项次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纯净水中杂质过滤不彻底,导致电导率不合格;个别企业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使用量,从而产生新的有机卤代物,导致耗氧量不合格;水中原本掺入了亚硝酸盐,因放置太久,一些微生物繁殖产生了亚硝酸钠,导致亚硝酸盐超标;灌装桶消毒之后,对消毒剂清洗不彻底,导致游离氯超标。
2
报告中透露的其他质量问题
中小学作业本合格率不到一半
合格率最低的是中小学作业本,批次合格率仅为41.2%。不合格项目有:施胶度、内芯定量、封面定量、破页、页数、白页、印划线、封面。
据介绍,施胶度不合格,用钢笔或中性笔书写时,墨迹会不均匀地很快扩散开来,造成字迹模糊不清,影响学生的正常使用。施胶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纸张粗糙、表面涂布的胶层太少、太薄,起不到防止墨水扩散的作用。内芯定量、封面定量、破页不合格,作业本纸张质量差,学生使用时容易破损。
超期气瓶、报废气瓶仍在“服役”
目前我省特种设备安全存在的问题有:荥阳、上街地区存在区域性大型游乐设施非法制造风险;充装超期气瓶、报废气瓶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小型立式锅炉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附件维护不及时、无证操作现象。
名词解释
产品批次合格率=(检查总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批次-标签不合格批次)/ 检查总批次
实物质量合格率=(检查总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批次)/检查总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