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广受关注。据媒体报道,酒鬼酒公司25日做出回应,塑化剂问题元凶或在包装线。酒鬼酒塑化剂问题从被曝光到持续发酵,分析者称,如果塑化剂问题澄而不清,白酒行业的“三聚氰胺”现象或在所难免。
酒鬼酒初步确定塑化剂肇事三大元凶 问题或在包装线
上周,白酒塑化剂风波成为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昨日报道,酒鬼酒公司已锁定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一是自动包装线上的小塑料管,二是塑料瓶塞,三是去年包装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塑料输酒管。
记者实地探查:生产线无塑料设备
在生产现场所有的外露部分,从生产用具到输酒管道,从发酵设备到存储容器,记者没有见到任何塑料材质的用具或设备。其中,酒缸的封口盖是木制的,盖和缸之间用来密封的是薄棉絮,并不是此前传闻的塑料薄膜。记者现场看到,即便是在需要频频更换输入和输出管线的过滤机房,转接管也是不锈钢软管。
基酒没发现问题,窖藏后的原料酒也没问题,可是原料酒一通过包装线罐装后,就或多或少检出塑化剂。因此,企业将怀疑的目光锁定包装线上使用的塑料瓶塞和自动包装线装置里面采用的塑胶导管。
通过进一步的排查,公司发现去年新车间机器检修时临时使用的老包装车间里,有一段十米长左右的塑料输酒管和酒泵相连。这可能是成品酒中塑化剂的来源。详细
只道歉不提召回赔偿 网友质疑缺乏诚意
酒鬼公司表示,为塑化剂事件深深地表示歉意,将尽快采取措施,改进包装,杜绝可能产生的塑化剂隐患。同时联合其他白酒生产企业,推动行业尽快出台白酒行业塑化剂限量标准。
11月21日晚间,酒鬼酒在其官网首次贴出声明,虽作出道歉,但仍旧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可是,其“道歉却不认错”的声明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谅解。而此次于11月23日晚间发表的二度声明还是没有说服消费者,因酒鬼酒在塑化剂超标事件爆发后至今,始终并未提及是否会启动召回和退货事宜的内容。
危机公关暗示“喝不死” 酒企傲慢因地方保护
反观此次塑化剂风波,有业内人士认为,酒鬼酒在处理此次危机上反应过慢和处理不当,反而加重了消费者的不信任,致使事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在事件发生后,酒鬼酒一直表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中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产品完全符合GB2757-1981和GB2760-2011等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酒鬼酒在事实上是没有错,因为国家没有这个标准。但是消费者往往情比理重,不是看事实而是看态度。所以即使酒鬼酒被大家误解了,也应该出来表达歉意,毕竟酒里产生了有害的物质。”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孙希对记者说道。
然而更为令人诟病不断的是,酒鬼酒在公告中颇为强调:“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这一解释不但没有消除消费者的误解,反而引起了更大的意见。
“有些酒企在公关上是偏傲慢的。我不理睬你,你能怎么样,因为酒企一般和地方政府关系非常好,受重点保护。媒体曝光任何问题,基本是很难通过政府这一关。”酒类营销王传才对记者说道,“一般而言,酒企在处理危机事件上反应都是很迟钝的。”详细
来自上海、广州等酒鬼酒销售的外埠市场的信息显示,酒鬼酒已在联华超市等多家超市全面下架,而酒鬼酒的根据地市场湖南仍在正常销售的表象下也暗流涌动。
“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给我们做过沟通,希望对消费者做好解释工作,具体的协调工作要通过这几天专门召集经销商开会协调。”一位长沙酒鬼酒经销商向记者表示,如果酒鬼酒因为塑化剂事件受到消费者大量抵制,不排除部分经销商向酒鬼酒公司提出退货的可能。
“总体上来看,酒鬼酒好不容易拓展了几个外埠市场,销售额也突破10亿元,此次‘塑化剂事件’无疑给了酒鬼酒当头一棒。”白酒行业分析师刘炜表示,白酒的产业链比较长,从酒厂到经销商,分销商手上都有库存,白酒界尚未有召回事件的先例,一旦酒鬼酒处置不当将会进一步加剧经销商矛盾的爆发,甚至互相踩踏,极端的情况下不排除3到5年内酒鬼酒慢慢淡出市场的可能。
在白酒营销专家梁宏斌看来,包括酒鬼酒在内的部分酒企,在近年来依靠经销商外拓市场时耗资巨大,成本高企,而大部分白酒企业都在围绕行内经销商资源进行争夺,一个经销商手里往往压了几家公司的货,白酒市场整体挤压过度,经销商将成为最大牺牲品。
影响还在发酵或引爆白酒行业“三聚氰胺”危机
虽然酒鬼酒陷入“塑化剂”旋涡事发突然,但“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则是除了消费者之外都知道的“秘密”。塑化剂“真相”一曝光,市场对白酒的“恐慌”情绪亦随之爆发,白酒股整体遭受重创。
白酒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正在上演。然而,与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相比,“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似乎更为复杂。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这场因塑化剂而引发的“暗战”没有赢家。而记者随后展开的调查也表明,公众对白酒行业的不信任情绪已表现出来,类似“三聚氰胺”的第二轮食品安全危机大有在白酒行业引爆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