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汽车频道消息(记者 方永磊 李丰):继今年9月下旬针对旗下金刚、金鹰个别车型的燃油箱供应商生产过程变异导致的问题进行召回后,日前,吉利控股集团再次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自2012年11月16日起扩大召回范围,即召回2006年5月9日至2012年5月27日期间生产的金刚、金鹰轿车,涉及数量共计255958辆,而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自主品牌最大的单批次召回数量。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9月下旬,吉利汽车[微博]已经主动启动了召回程序,而针对此次扩大召回范围,吉利集团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方面表示,这是出于对用户积极负责的考虑,并彻底打消其余用户顾虑。
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在线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主动启动召回、继而扩大召回范围的做法,显示了我国自主品牌对召回现象逐渐开明的态度,同时还能对国内汽车召回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召回是各国汽车厂商普遍采取的一种应对汽车缺陷产品的处理方式,属常态化现象,但是在中国,“召回”向来是一个“敏感词”——由于国内汽车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习惯将“召回”视为质量不过关的代名词。这种由于认知狭隘造成的固化观念,致使各大汽车制造商多年来也习惯性地尽量避免启动召回程序。
汽车制造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偶尔会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使得部分批次的产品存在缺陷或者安全隐患等;同时,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召回是常态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企业的技术和质量体系有任何问题。比如吉利此次召回的原因就是二级供应商零部件生产过程变异所致,并非设计缺陷,而且仅涉及个别车辆;而且,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例因该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和死亡报告。
事实上,针对汽车消费中存在的类似观念问题,作为汽车制造商有权利、更有义务去理清头绪、引领正确观念,而不能因为考虑到抵抗风险偏大、唯恐失去消费者信任等问题掩饰问题。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绝对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健康成长。一个有力的证据是,诸如奥迪、保时捷、宝马等豪车品牌都曾在世界范围内发起过汽车召回,但此类事件并未影响这些品牌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从这点上看,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主动启动召回、并自愿扩大召回范围的做法,就是一种成熟的品牌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扩大召回,也正是在今年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之后,国内车企的第一个召回动作。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吉利的举动非常可贵,这为自主品牌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消费者对于“召回”的认识。
与2004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相比,今年10月底公布的《条例》对汽车制造商、销售商隐瞒汽车产品缺陷、不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吉利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在线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召回制度上升到法规层面,大大有助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会得到更强的保障;同时,汽车召回制度的升级,对于包括吉利在内的自主品牌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品牌的质量和品质一定会有更大提升。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对于吉利来说,这一切还只是开始。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步入了制造及理念国际化的开始;今年7月,吉利全球鹰GX7以50.3的高分成为自主品牌在C-NCAP测试中获得的历史最高成绩时,吉利步入了安全性能国际化的开始;而这一场召回扩大行动,则标志着吉利走进了全面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