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0月20日专电 题:儿童用药”基本靠掰” 儿童专用药为何奇缺?
新华社记者 帅才
“一片直径不到1厘米的药,怎么分成两份甚至四份?”一些家长反映,去医院给孩子开药,常常出现“半片”“四分之一片”的剂量,但从药房拿到的药却是成片的,服用时只能用手掰。掰不了的就磨成粉末,用温水溶解后,根据刻度分给孩子服用。
专家指出,由于利润低、周期长等原因,许多药厂不愿意生产儿童药,我国市场上,儿童专用药缺乏,儿童用药普遍“成人化”,用药安全难保证。
儿童吃“成人药” 用药安全难保证
进入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这段时间也成为小儿感冒的高发期。记者近日走访长沙几家医院,发现儿童感冒、发烧的人数激增,一些带着孩子看病的家长告诉记者,对付感冒等常见病症,往往根据药品的剂量,掰成若干分之一后,喂给孩子吃。
家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附近的陈女士说:“孩子感冒咳嗽,我给她喝了成人的止咳药,吃药时减少了一些剂量。”
湘雅三医院儿科主任赵玲玲认为,陈女士给孩子服用成人药止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使用镇咳药物治疗有痰咳嗽时,易造成痰液堵塞气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赵玲玲说,有家长认为,部分药品标有按照体重服药的公式,一推算就知道孩子吃多少药了,殊不知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王希勇认为,同一种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有很大区别。成人感冒药多为复合制剂,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不适合用于儿童,如果用药不当极易造成儿童肝肾功能受损。
赵玲玲说,儿童吃成人药,小病成大病,这种情况不少。比如地高辛、西地兰、氨茶碱等,少有适合儿童的剂型,临床上很难掌握用量,致使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又如用于小儿退热方面的部分成人药里含有大黄,成人可能不是很敏感,但小孩服用会引起腹泻。
儿童专用药奇缺 医生无奈、家长苦恼
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儿童用药问题”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儿童药品紧缺,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版”,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国内市场90%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
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生产儿童药品的药厂却寥寥无几,能够自主开发儿童新药的专业药厂更是凤毛麟角。
不少家长表示喂孩子吃药很苦恼,不到指甲盖大小的一片药,得平均分成两份、四份甚至八份来吃,太不方便,最怕的是掌握不好量,导致孩子发生中毒等危险。
一些儿科医生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儿童专用药,医生经常面临无药可开的尴尬局面。比如发生佝偻病,亟须补充维生素D,但治疗佝偻病的注射剂与口服液经常供货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生产维生素D利润低,一瓶维生素D的价格在2块钱以下,一些制药厂不愿意生产。
儿童药品研发、生产需政策支持
受访专家认为,儿童药品研发遇“尴尬”、儿童药品临床经验缺乏、制药厂生产儿童药品利润低、报批难等,都是儿童专用药匮乏的原因。
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陈光建说,儿童药品研发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规定,不允许18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药品临床试验,最易发病人群需要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但他们不适合做药品受试者。这个矛盾是世界性的,正在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
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是湖南为数不多的儿童制药公司,公司负责人叶剑南告诉记者,在儿童药品的开发中,寻找儿童受试者往往比较困难,所以儿童专用药市场中,仿制药品越来越多。
一些药企负责人认为,儿童药品新产品投入高、开发周期较长,儿童专用药相对成人药生产的批量小、包装工艺相对复杂、通用性不高、市场需求具有季节性变化,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利润较低,在研发、转让、生产、使用、销售等诸多环节缺少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企的生产积极性。
有分析认为,社会有需要,市场没供给,说明“儿童用药”处于严重的“市场失灵”状态。这种尴尬状态已经存在多年,对儿童专用药研发、生产行业发展予以引导、鼓励与特殊保护迫在眉睫。
专家建议,对儿童药品研发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给予研发儿童药物一定的市场保护期;设立市场独占期或延长期;对儿童药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应从定价机制、医保制度、招标采购、税收制度、审评审批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还应积极研究我国的儿童基本用药目录和儿童用药临床指南、处方集,指导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