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记者 陈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眼下,超市货架上的食用调和油琳琅满目:大豆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各种调和油中,究竟含多少大豆、花生和橄榄?在油壶的包装上却并没有标出。因为没有国家标准,一桶花生调和油中含有的纯花生油,也许超过三分之一,也许不足10%,甚至只有花生香精。相关油料的具体比例,为什么变成了企业自己才知道的“机密”?
调和油,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种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调配成的食用油。因为含有菜籽、大豆、花生等多种营养物质,调和油,正成为人们购买油类产品时的热门选择。北京某大型超市的负责人证实了这样的判断。
超市负责人:现在调和油卖的挺好的,像花生的调和油、葵花籽的调和油,销量挺大,一天大约能卖五、六十桶。
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仅看这些调和油中的“花生”、“橄榄”、“深海鱼油”等贵价原料,就足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消费者:要是花生调和油,肯定花生多一点;如果是橄榄的,肯定橄榄要多一点。
消费者:感觉调和油肯定是要比单一的油有营养。
消费者:有的上面写着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还有芝麻油,一大堆,它这个价格相差这么大,我也不知道差别在什么地方。看的我都眼花了,不知道该买哪一个。
记者在北京某大型超市,随便拿起了一瓶“深海鱼油调和油”,“深海鱼油”几个字,占据了包装的显著位置。原以为这款调和油中的主料会是“深海鱼油”,但记者在包装上的配料表上却发现,按照先后次序排列的是:“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鱼油”等,根据相关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鱼油,排名末尾,意味着含量并不高。一家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配料的具体比例,是商家的“机密”。
企业负责人:它不标注它的具体配料,因为具体要百分之几的比例,可能是各个公司内部的机密,可能每个公司的比例都不一样。你可以去市场上看一下,其他品牌也有一些调和油,它那个比例都是没有标注的,不是说不能标,上面也没有标准说要求必须要标。
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这一点也得到了粮油批发商的认同。
粮油批发商:这个应当是企业定吧,国家对于调和油的比例应当没有具体说必须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好像没有。
因为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给不少企业钻了空子。在名称上突出最昂贵、最被消费者看重的油品,但却看不到配料中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行业的潜规则,实行了很长时间。有业内人士爆料:有些产品中花生油和芝麻油加在一起不足10%,却叫做“花生调和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粮食局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实打实地用花生油,成本非常高。
粮食局工作人员:去年市场上花生是六块多钱一斤,花生的含油量只有45%,你把它压榨出来,最多压榨到42%,然后经过化学甄除的方法能甄除1.5%,还有1.5%是永远弄不出来的。你可以算这个帐,六块钱除以0.4,多少钱?一斤花生油如果低于10元钱,肯定是假的。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是研究这一领域的权威,他再三强调,调和油并非没有营养,只是被一些不良企业和个人混淆概念,随意冠名,影响了市场秩序。
王瑞元:食用调和油是一种很好的油质、很好的油品,我们中国曾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了,老百姓也认可,它是一种健康与营养结合的很好的食用油,但是这种好的油品恰恰被一些人、少数企业或个别企业随意挂名,以次充好,以营利为目的,食用油的名誉受到一定影响。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制订探讨了7年,却迟迟不见踪影。有专家透露,国标有望一年内正式出台,各种名目的调和油,将统一为“食用调和油”, 用清晰的“明规则”锁住“潜规则”。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2005年就已经开始制定,后来形成过行业内征求意见稿、送审稿,2008年调和油国家标准曾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但随后并没有发布。王瑞元透露说,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一年内正式出台,以后各种名称的调和油,将统一称为“食用调和油”。
王瑞元:调和油的标准制定,我所知道的是,半年前就开始了,国家很快就会出台。我也希望有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向百姓公布自己的配方。
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是食用单一的花生油、大豆油,还是几合一的调和油?北京市朝阳医院的相关专家表示,在目前不清楚调和油具体成分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选择单一作物压榨的食用油,日常生活中可以考虑多种油料周期性换着吃,既吃得放心,也吃得健康。
专家:不是说这一种油就完全可以满足人体需要,因为人体需要的脂肪酸有一定的比例的,建议大家在选择油的时候,不要一种油一直吃下去,可以换着来,今天吃这种,明天吃那种。所以可以买一些小桶油,吃完这个我可以吃另一种油,然后再吃葵花籽油,这样各种脂肪酸的摄入就可以比较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