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隐形眼镜、泰诺口服液、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召回后,强生近日面临2012年以来第四次召回尴尬——由强生(JNJ)旗下创伤医疗器械子公司辛迪思(Synthes)生产的部分批次的Hemostatic骨浆于7月5日开始正式启动召回行动。业内人士认为,强生频繁召回产品,或与其管理制度欠缺及产品代工有关,品牌形象大打折扣,而号称史上最强收购也面临尴尬局面。
江龙平 文
两次召回仅隔不到一个月
据悉,8月27日,美国医疗监管机构表示,强生(JNJ)旗下创伤医疗器械子公司辛迪思(Synthes)生产的部分批次的Hemostatic骨浆正在被召回,原因是这些骨浆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接触到电外科烧灼设备可能会起火。
此次召回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最严重的“一级召回”。据了解,Synthes已经发放了医疗设备召回书,并于7月5日开始启动召回行动,要求医疗机构检查库存并立即停止使用2011年7月6日至12月14日生产的确认批次的骨浆。
这是强生今年来的第四次召回,产品生产单位则是强生公司在今年6月花费213亿美元收购来的瑞士医疗器械服务公司辛迪思。业内人士表示,这起价值213亿美元的交易是强生126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起收购,此次收购不仅将为强生带来每股3~5美分的额外收益和全球骨折恢复仪器领域70%市场份额,还能为强生提供辛迪思先进的制造技术及完善的销售网络。然而收购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就陷入“召回门”,这是强生公司始料不及的。
与7月“召回门”相隔一个月的不仅仅是6月份的收购,还有118盒球囊扩张导管。据了解,6月份的“召回门”涉及118盒批号为15437344的球囊扩张导管,原因是该产品可能会出现“缓慢收缩”或“无法收缩”的问题。
频繁召回 强生品牌遭质疑
对于强生公司来说,这样的召回并不陌生。今年来,强生共召回4次,另外两次是2月份召回57万多瓶婴幼儿泰诺口服液和1月份召回三个批次欧舒适隐形眼镜。
其实早在200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向强生的两款血糖仪——稳豪型和稳灵型发出“一级召回”通知,强生被迫面向全球市场召回这两款血糖仪。
之后的四年里,强生陆续出现产品召回事件,并集中爆发于2010年,从这一年的年初到年末,强生召回产品高达15次,涉及到500个批次的泰诺、约900万瓶泰诺感冒药、约80万瓶的止痛药美林、40多批次的仙特明以及400万盒的儿童抗过敏药可他敏、隐形眼镜、心脏支架等。涉及产品面之广、数量之多,让这一年被称为“强生召回年”。
尽管强生公司表示,会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强生今后不再发生此类召回事件,但召回仍在继续。2011年1月,强生公司爆出大规模药品召回事件,涉及儿童用泰诺、8小时泰诺、泰诺关节炎止痛片、抗过敏药可他敏、速达菲、派德等品牌的4700万件药品;4月,强生公司又召回了5.7万瓶抗癫痫药妥泰。
频繁的“召回事件”让强生公司面临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公司声誉、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另一方面,由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消费者对强生的品质产生怀疑,公司盈利大幅下滑。
召回或与管理费用下降有关
据数据显示,2011年,强生全球药物销售额为244亿美元,在全球50强药企中,保持了与2010年同样的世界第八的位置。2012年一季度,强生在美国国内的销售额下降5.1%,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增长4.1%。强生总收入为161.4亿美元,与去年一季度的161.7亿美元基本持平。净利润则从34.8亿美元增长12.5%,至39.1亿美元。
而在召回门最为集中的2010年,强生第三季度在美国的总销售额从2009年的17亿美元大减25%至13亿美元,其中出问题最多的非处方药和营养品销售大降四成。当年,强生对产品进行了总计15次召回。
分析人士认为,显然,召回事件对强生公司销售额造成不小的打击,而频出召回事件的时间,恰巧就是强生管理“费用下降”时期。业内人士指出,为节约成本,很多药企往往选择代工的方式生产产品,疏于管理,强生的产品质量问题或许与管理经费的下降有关。管理制度混乱,产品代工监管不严,或将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而此次召回,与强生6月最大收购相隔仅不到一个月,收购面临尴尬,被业内人士称为“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