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竞争弱化自我把关为病根
□ 赵媛媛 本报记者 傅江平
近日,国内内衣质量不合格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天津市有关部门8月10日发布的针织内衣质量监测公告中,标称“靓得”时尚内衣、“VERO MODA 维沙曼”针织衫上衣不合格名单。此前,西安被曝光的8批次质量不合格产品,涉及了深圳市双枪人服饰有限公司、江苏雅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品牌公司;而上海被曝光的产品批次涉及到嘉妮雅、曼诗婷、婷美、欧迪芬等品牌。
回顾去年上半年广东省质监局公布针织内衣、鞋等9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剔除标识不合格就有28批次,其中包括东莞市英姿服饰有限公司被抽检的2011年3月份生产的“爱莉莎”文胸和东莞市艾拉奇内衣有限公司被抽检的2010年8月生产的“艾拉奇”文胸,因为产品使用说明不合格而上了黑榜。另外,东莞市康之伴服装有限公司的“依纷”内裤也被检出使用说明和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
为何不少内衣质量下降,频频出现不合格现象呢?
低端竞争变成恶性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合格率下滑的原因,首先是生产内衣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净盈利下降。内衣生产商为了在生产过程中获得利润最大化而放松了对内衣加工成本的质量要求。近年来,制作内衣的原材料棉花的价格不断上涨,按照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尺度棉价格已经从2009年12831元/吨的均价上涨至今年7月的18165元/吨。自去年10月开端,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水涨船高,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内328级棉花现货指数为18309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42.6%。
除了原料成本,另外还有不断上涨的劳工成本。以深圳为例,经深圳市政府审定,2012年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月,相比2011年1320元/月的最低标准上调幅度约13.6%。企业为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内衣选材上通常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化纤来代替价格日益上涨的棉花。而为了吸引消费者对棉质内衣追求的目光,企业在内衣说明堂而皇之地标明其产品为“棉质产品”,这也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些价格便宜的原材料除了质量不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染色、纤维等成分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像化纤的通透性和吸湿性都比较差,黑心厂家在生产内衣时,使用透气性较差的化纤制品作原料,极易造成人们皮肤过敏。
其次是企业在内衣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序把关不严格,弱化了对生产环节的监督。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个体、私营服装制造厂,而这些工厂中有些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在制作加工内衣的环境卫生上不能达到标准。
媒体报道显示,一些黑作坊的内衣加工厂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空气不流通,有明显刺鼻的气味;作坊地上摆满各种布料,周围洒落成片的黑机油;工人加工时甚至将新旧纤维混合加工,进行简单的粗加工,再加上工人不注重个人卫生,这些原因都导致成批不合格的内衣产品。
再次是内衣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低端竞争。中国内衣的年消费数量巨大,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选择从数量上占领市场,大量地生产内衣,导致内衣质量没有保证,最后从低端竞争演变成恶性竞争,形成重量不重质的局面。
提升质量刻不容缓
据记者了解,内衣质量抽查主要集中在甲醛、纤维含量、标识、色牢度、透气率等项目。技术人员透露,由于人体皮肤呈弱酸性,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服装产品pH值过高(pH值>7.5),可能会改变人体皮肤的弱酸性环境,使皮肤失去抑制细菌的功能,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色牢度不合格的产品,会导致面料中的染料脱落并转移到皮肤上,很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致癌等问题发生。
改善内衣行业的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个长久发展的内衣企业,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要从产品的质量开始。在为内衣选材时,要注重细节,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从根本上消除质量不合格的隐患。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支持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从制度上对内衣企业进行更细致的规定。监管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内衣产品时,也应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责任心和把关意识。作为消费者,在选购内衣时要到正规的地方购买,尽量选择一些知名的品牌,不能贪图便宜产品。另外,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网购,在进行选购时,也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忽视内衣的质量。《中国质量报》